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中國和巴拿馬正式簽署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筆者相信,這只是蔡英文「邦交崩盤」潮的開始,其實北京已經給了她一年多時間,以完成「未完成的答卷」,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回到之前馬英九時代所奠定的「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上。但是,蔡英文執迷不悟,錯判形勢,更高估「台獨」勢力,改變原來兩岸的默契。事實證明,「台獨」只有死路一條。
台灣失去巴拿馬這個重要的「邦交國」,引起島內震驚。前「副總統」呂秀蓮驚呼有「亡國」之感。她說,其實去年巴拿馬就非常危險,蔡英文去了一趟,但終於還是來了,未來「外交」還會有更多挫折。呂秀蓮指,扣除巴拿馬,台灣「邦交國」只剩20國,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都跟台灣說再見。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表示,去年5月,蔡英文才浩浩蕩蕩到巴拿馬訪問並且承諾給予更多的金援,如今巴拿馬說斷就斷,成蔡政府「外交」上的大挫敗。
但是,蔡英文還是口硬,稱「台灣不會在大陸打壓下屈服」。事實上,她不改變立場,台灣剩下的20個「邦交國」會像雪崩式地離蔡英文而去。包括巴拉圭、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多米尼加、薩爾瓦多、伯利茲、海地等南美國家,或者會與北京建交。國際社會的一句評論很寫實:「北京以絕對的實力碾壓蔡英文」。
對於「巴拿馬斷交」事件,台灣島內還在吵吵嚷嚷,忙着「分析原因」、「追查過錯」,指稱巴拿馬與中國大陸建交是基於龐大的經濟利益考慮。事實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一段話,很有「內幕性」。他與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德聖馬洛簽署了中巴建交公報後,在一個公開場合對100多位外國駐華使節說,可能有人會問,這個事情是不是來得有些突然?其實不是。因為巴拿馬很多年前就有這樣的願望。他們希望能跟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他們希望做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已經做過的正確事情。特別是最近以來,巴拿馬方面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巴拿馬意識到,同中國建交是大勢所趨,是人心所向,是歷史必然,早比晚好,快比慢好。所以,我們之間的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巴拿馬方面沒有表現出任何猶豫觀望,沒有提出任何前提條件,也不存在任何的所謂「交易」。
料影響明年縣市長選舉
王毅外長的話,說明了幾個事實:第一,過去北京與馬英九政府的確有默契,即巴拿馬有意與北京建交,但是北京「禮讓了」;第二,北京的確給了蔡英文回答「未完成答卷」的時間,希望她能正確判斷形勢,改正錯誤,使兩岸關係回到「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上,但是蔡英文執迷不悟,誤判形勢,將北京的忍耐視為懦弱,以為北京怕引起台灣民眾反彈,不敢動台灣「邦交國」,蔡英文政府中人甚至囂張地說,即使台灣「零邦交」也不怕,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台,蔡英文玩小動作,打了「一通電話」,就以為美國改變了「一個中國」的政策,沒想到特朗普政府後來不但重申「一中」原則,還押後對台軍售,而巴拿馬棄台而去,恰恰選在這個時間點;第三,隨着中國大陸綜合實力與日俱增,與台灣還有「邦交」關係的國家,早就認清現實,與蔡政府斷交是遲早的問題;第四,與台灣「邦交國」建交的主動權掌握在北京手上,而北京控制這一進程的節奏,為維護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利益,可有理有利有節進行,目標是打擊「台獨」勢力,推動島內健康力量成長。可以預料,這將影響明年島內縣市長選舉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台獨」勢力往往錯判形勢,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陳水扁執政8年,瘋狂搞法理「台獨」,結果大大壓縮了台灣的國際空間,美國指其是「麻煩製造者」,「邦交國」已丟了一批。現在,蔡英文又誤判形勢,其結果可能真的是「零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