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候選人迫爆選票 政府研電子網投

2017-06-20
■譚志源等昨出席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彭子文  攝■譚志源等昨出席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甘瑜)近年越來越多人熱衷往政界發展,去年立法會選舉新界東直選就有多達22張名單角逐,候選人資料幾乎迫爆選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昨日就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上指,目前的選票設計最多只可容納24名候選人資料,並提出刪減選票上候選人照片、所屬團體的名稱及標誌,只保留候選人的姓名及編號的建議。不過,多名立法會議員不贊同有關安排,並指出同名同姓的候選人會令選民混淆的問題,反建議當局應着手研究電子投票。當局回應指,政府正在初步研究。

隨着直選議席及候選人數增加,選票面積變大,影響投票和點票運作,故當局提出上述改善方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秘書長羅淑佩昨日在委員會上表示,當局對如何修改選票持開放態度,歡迎議員提出不同意見,包括在票站或投票間張貼候選人詳細資料的安排等,又強調並非成本問題,而是考慮到投票及點票的運作。

刪資料恐撞名撞樣投錯人

不過,不同黨派議員都不贊同刪減選票資料,認為選民單看文字資料未必能分辨候選人。民建聯議員劉國勳就指,去年立法會選舉中,工聯會和民協都分別有候選人叫作何啟明,不少選民均依賴候選人的照片及黨徽作辨認。工聯會議員麥美娟亦指,就連傳媒也曾混淆兩人,希望當局不要將相片或黨徽刪除,以免選民混淆。

除了撞名,也有議員擔心候選人撞樣。民建聯議員蔣麗芸就認為,其黨友劉國勳和民主黨的尹兆堅都「肥肥哋、圓碌碌」。另外也有候選人將選舉相片「P圖」、妝髮造型相近,令部分市民難以辨認不同候選人,需要看黨徽投票,故不認同刪去團體名稱或標誌。

有議員則建議當局從科技入手,研究電子投票,以克服操作問題。羅淑佩則回應指,政府正就此作初步研究。

葛珮帆批失腦報告「百無」

昨日的政制事務委員會亦討論了選舉事務處遺失兩部手提電腦,令全港選民私隱有外洩風險的問題,多名議員批評報告未有解釋多個疑團。民建聯葛珮帆表示,不明白選舉處為何要在特首選舉當日帶備全港選民資料,及不知道誰擁有放置電腦的房間的鎖匙,形容當局早前公佈的調查報告是「百無」。

選舉事務處總選舉事務主任黃思文回應說,處方已經掌握房間匙卡持有人的名單,但房間有另一道門通向場地的茶水間,政府無法得知有多少場管的職員管有該門鎖匙。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日亦在會上再次就事件向市民致歉,並表示會痛定思痛,汲取今次教訓,已責成選舉事務處落實報告提出的建議。就有議員詢問當局會否處分涉事人員,譚志源表示,已經將報告交予公務員事務局,如果有需要會對相關人員啟動紀律程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