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共建關愛互助社會 保持「一國兩制」成功落實

2017-06-24

許榮茂 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

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臨近7.1回歸日,多位社會人士陸續分享回歸以來的感受,表達對香港未來的殷切期望。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全面回顧香港回歸的巨大成就,同時指出香港要更重視民生問題,對於保持「一國兩制」成功落實、有效遏止「港獨」,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關懷照顧弱勢社群,促進香港多元共融,正是本會的使命和責任,多年來本會在幫助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等弱勢社群做了不少工作,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本會定當再接再厲,更積極推動民、商、官三方合作,為基層市民解決更多實際困難,讓他們分享更多社會發展的紅利,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利消除社會矛盾、凝聚共識、共謀發展,讓香港在回歸的新階段再創輝煌。

張曉明主任從六方面概括香港回歸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香港持續繁榮穩定,繼續保持經濟繁榮和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一直被有關國際機構評選為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地區之一,良好的營商環境舉世公認,說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與此同時,張曉明亦指出,香港有天時、地利,本來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但是由於人為的原因,特別是「泛政治化」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香港的發展進程。

切實提升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對於香港「一國兩制」實踐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張曉明指出其中之一原因,是香港社會內部矛盾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貧富懸殊加劇,住房困難,年輕人向上流動通道變窄等,導致社會不滿情緒有所積聚。的確,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再加上政治化的干擾,本港貧富懸殊的問題日益突出。例如,政府公佈最新的堅尼系數達到45年來最高,香港社會富庶,但仍有近百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下,情況值得各界高度關注。張曉明給解決這些深層次矛盾問題提供了答案,當中強調要更重視民生問題,特別是為青年的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創造更好的條件,切實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捉住了問題的關鍵,也適用於照顧基層市民。民生無小事,只要大力改善民生,讓市民分享更多發展的成果,其他政治議題都可迎刃而解。

關愛互助是香港的優良傳統,民、商、官三方合作發展慈善公益事業,造福社群,是香港多年來促進社會和諧行之有效的模式。本屆政府高度重視建立關愛社會的重要性,在扶貧助弱花了很大心力,本屆政府持續增加社會福利開支,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水平,5年來增加至每年733億元,增幅達71%,已經作出了一定成效,反映了政府的決心和承擔。

民商官合作 為社區注入正能量

扶貧助弱不能單靠政府,民間、企業的參與和投入同樣不可或缺,而且可能效果更迅速、更顯著。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出席本會的一個活動致辭時表示,構建多元共融社會,民間機構往往更能發揮先行者功能,為有需要市民提供適切、適時服務。她強調,正因為有本會這種機構,才能從不同層面把正能量注入社區。

的確,本會成立短短7年,全力以赴幫助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更快更好融入香港,讓他們發揮所長,創建多元包容的社會,如今會員已超過13萬,服務人次超過140萬,成功營運香港及內地共13間服務處和支援中心。不久前,本會與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及多家企業合作,正式推出「關愛家園咭」,為新來港、少數族裔人士及其他弱勢社群提供購物及服務優惠,以改善基層市民生活條件,預計近百萬合資格人士受惠。

照顧基層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民間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改善民生、扶助弱勢,構建公平關愛社會,對促進人心回歸,保持「一國兩制」持續在香港成功落實,意義重大。中央政府已經通過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任命,相信在林鄭月娥的帶領下,新一屆特區政府有心、有力、有承擔,開拓創新、為民謀福。社會各界需要與特區政府攜手合作,關愛同行,在獅子山下同舟共濟,共建更美好香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