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20日宣佈,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分析家們預測,按照中國股市的改革進展和開放速度,更主要的還是中國經濟中高速穩增長的基本面,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A股市場將實現全部「入摩」。屆時佔MSCI新興市場的比重將達到8.6%。A股「入摩」,看似一個指數和一個市場的「做加法」,實際上帶來的是全球市場的乘法效應。
這是因為,美歐、亞太和大多數新興市場股市都納入MSCI指數,所以MSCI指數也和全球股市形成了利益攸關、同頻共振的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全球主要經濟體一旦出現政治、軍事、社會事件的波動,全球股市就會隨着該國的股市而形成連鎖反應。這也更加凸顯全球資本市場的聯通程度,以及投資者因時而動的選擇。
同樣,以往中國A股基本不受全球其他股市的影響,無論外部市場是牛是熊,中國A股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但是危機時代,尤其是2015年以來,由於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主角,資本的流動不僅僅是實體經濟的「三資」以及中國資本的對外開拓,也折射在資本市場上。特別是滬港通、深港通以及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後,不管A股是否「入摩」,中國股市已經和全球資本市場聯通。從此,中國股市和全球股市「同此涼熱」了。A股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就要「入摩」,否則中國股市就會面臨着諸多不確定性,影響中國投資者博弈全球股市,也影響全球資本流入中國A股。
A股應在全球資本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是全球新經濟周期的主要引擎,A股應在全球資本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入摩」是水到渠成之舉。MSCI指數少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具活力的新興市場股市,或者說未來最具潛力的資本市場,也會影響其全球股市基準指數的地位,從長遠看難以滿足投資者的訴求。所以,A股「入摩」,會帶來強強聯合的乘法效應,對中國A股、MSCI指數和全球投資者,是多贏利好。對中國A股而言,市場分析家多認為會吸引更多全球機構投資者的資金。
筆者更認為,A股「入摩」對A股和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形成倒逼效應。中國股市改革力度越來越大,但是目前尚處於「重典」消除股市存量「沉疴」的階段,強監管是政策主調。客觀言,股市需要完善的監管,尤其是拿來成熟市場的經驗,以及全球通行的規則。基於股市資本流動的開放特點,A股「入摩」會促使入市主體、券商、監管者按照MSCI指數維持股市健康發展。尤其是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會從跟風機構、追逐小道消息的非理性投機轉變為學習外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之道。
當然,投資者最關心的還是A股「入摩」後市場會否出現大牛市。從以往新興市場「入摩」後的表現看,60%以上的國家1個月後股市出現上漲,61.5%的國家股市在一年後股市上漲幅度超過10%。不過,A股「入摩」對中國和全球資本市場具有長期利好,投資者亦有長遠打算,而不能期望一下子迎來大牛市。值得一提的是,A股初「入摩」還算是「菜鳥級」的,恐怕還要有一個市場適應過程,這也值得投資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