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中央政府正式任命了特區政府新班子,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21名新任司局長及部門首長,全部由她按基本法提名並由中央正式任命,新管治團隊是擁有豐富經驗的實幹型團隊,認同她提出的管治新風格,財金官員亦贊同其理財新哲學,各人有心、有力、有承擔,團隊會以最大誠意及努力,服務香港市民。
「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已經經歷了20年不平凡的歷程。未來5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以「50年不變」計,正是到了中期階段,「一國兩制」能否不走樣、不變形走下去,未來5年是關鍵,需要林鄭月娥的新班子通過有效實幹,使香港補齊過去發展的短板,重振「東方之珠」的輝煌,不但使港人的生活質素上一個新台階,也對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如此,方稱得上實現「一國兩制的初心」。
林鄭月娥提出未來施政的三大重點,包括拓地建屋、發展多元經濟和改善教育,符合香港實際,抓住了突破口,只要真幹實幹,可以在短期內使香港面貌一新。尤其是,林鄭將土地房屋問題放在施政首位,是香港社會的共識。
土地匱乏是阻礙發展的「大山」
土地匱乏,是當前橫亙在香港面前的一座「大山」。由於缺地,造成市場對樓價看漲的心理預期,即使本屆政府出台多項「辣招」,也壓抑不住樓價飛漲。目前,香港住宅和工商樓宇價格屢創新高,阻礙了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一方面,香港年輕人基本上斷了靠自己的工資打造安樂窩的夢想,只能靠父母和親朋好友資助才能置業,而且是相當狹小的空間;另一方面,工商業樓宇租金昂貴,扼殺了青年創業的夢想,許多有創意有衝勁的青年,雖然也想像深圳的創業者一樣幹一番事業,但是在高租金的「大山」上碰得頭破血流,好不容易籌措的少少創業資金,一下子就被租金吞沒,「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青年淚沾襟」。
土地房屋問題是民生的大問題,也是發展經濟的大問題,更是香港政治的大問題。倘若,香港年輕一代,既不能實現自己有個安樂窩的夢想,也不能成就創業夢,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認同特區政府的施政呢?
無疑,本屆政府在土地房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克服了來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既有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的拉布阻撓,也有來自環保團體的不理解不支持,更有既得利益的暗中反對。在此情況下,政府在開拓「生地」方面,過去5年進展不大,而是更着重於已有「熟地」的調整用途。這樣做的結果,固然「擠出」了建住房的用地,增加了私人樓宇和公營房屋的供應,但也壓縮了其他公共事業的用地,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土地短缺的困局。
雷厲風行克服困難
筆者相信,林鄭新班子上場,香港市民最希望政府在開拓土地、增建房屋上,立竿見影,取得實效。林鄭班子成員多來自公務員,他們都是深知拓地建屋之難,上一屆政府遇到的困難依舊存在,反對派和既得利益集團也不會幡然醒悟,立地成佛。但是,希望林鄭新班子真如他們自己所說的,有心有力有承擔,以創新思維,雷厲風行,短期內就在利用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及填海作出決定,並付諸行動,5年內日日有進步,月月有發展,年年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