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燊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中國僑商會副會長 中國僑聯常委 天津市政協常委
距離7月1日回歸日越來越近,不少名人紛紛暢談對香港回歸20年的感受,「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先生談回歸令人深有感觸,從中也得到不少啟示。香港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國際都會,「一國兩制」的落實,增強香港的活力,鞏固香港的優勢,吸引源源不絕的外資和人才來港,包括留住了像盛智文先生一樣的商人,在香港落地生根,創業創富,為香港多元共融的特色更添光彩,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一國兩制」是最適合香港的制度安排,中央和港人增進互信,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港人依靠香港,放眼內地,將能開拓更廣闊的人生和事業空間,令「東方之珠」風采依然。
盛智文的故事在香港家喻戶曉,他把中環蘭桂坊打造成聞名世界的餐飲娛樂熱點;擔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期間,把海洋公園經營得有聲有色,海洋公園曾獲得世界頂級主題公園的獎項。盛智文把香港當作自己的家,他放棄了加拿大護照,加入中國國籍,領取了特區護照和回鄉證。1997年回歸日翌日,很多外國記者問盛智文,回歸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末日」,盛智文強調,不要擔心,回歸對香港來說是件好事,「香港在內地的支持下,未來十分光明。」事實證明,盛智文有眼光。
回歸不是「香港的末日」
港人應記得,97前後,香港有人對回歸態度悲觀,掀起遷冊潮、移民潮,當年在港叱咤風雲的英資企業為遷走,拋售資產,結果財富和影響力一落千丈,如今還有多少人認識這些企業?當年不少港人隨波逐流移民美加,把自住的物業出售了,這些人不知有多後悔,而其中很多人早已回流香港,重新發展。美國《財富》( Fortune)雜誌曾在香港97回歸時,大字標題以封面故事預言「香港已死」。結果《財富》的預言沒有實現,香港仍然屹立不倒,《財富》只能認衰,乖乖認錯。
回歸20年來, 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走上了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一方面香港受惠於中央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不斷發展。時至今日,香港仍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內地企業最大的外資融資中心、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內地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香港都扮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香港回歸取得的巨大成就,恰恰彰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擁有強大的適應力與生命力,彰顯國家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不移的立場,也證明了盛智文當初判斷,「香港在內地的支持下未來光明」很有眼光。
香港未來一定更好
回顧歷史,是為了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盛智文認為,「內地和香港相伴走過20年,我想對香港人說,保持信任、保持信心,香港的未來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對中央政府,我也表達同樣的話,希望中央政府對港人有信心,相信聰明、務實的香港人。『一國兩制』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隨着時代的進步,香港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加,香港更要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發揮自己所長,配合國家所需;利用「一國」之利,善用「兩制」之便,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香港可以把蘭桂坊、海洋公園這些香港品牌,在內地尋求更好的發展。
盛智文對香港、對回歸的看法,我感同身受。我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是香港給予了我許多謀劃人生的寶貴機會,居港近40年,我早已香港為家。我和家人到過世界不同地方旅遊、居住,始終覺得香港才是我們的家,做中國人心裡最踏實。相信盛智文和我,還有廣大港人一樣,都希望「一國兩制」繼續成功落實,香港永遠成為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