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G20漢堡峰會承接去年杭州峰會精神,努力尋找能夠讓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着力點。雖然與會各國未能在氣候問題達到一致,但在中德的努力和領跑下,成功抵禦近期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提出的前瞻性意見,更表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得到與會各國的充分肯定。反觀華盛頓的「美國優先」,考慮的是狹獈、短視利益,也因此喪失了領導全球的角色。要真正從長遠解決問題、找到對策、排除經濟隱憂,中國提出的「合作共贏」、「保持開放」、利用「創新動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這次漢堡G20會議之前,華盛頓通過不同渠道放風,如果峰會不接受美國提出的貿易條款,將退出G20的金融監管;是繼實施、強調「唯我獨尊」後強加給漢堡峰會的又一壓力。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於世界經濟的成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中德及時加強溝通,並提出必須採取強有力措施,避免導致新的全球性金融震盪與危機。中德強調的這一立場,得到與會國家的高度讚賞和支持,也因此在峰會引伸、討論了「美國能不能繼續領跑世界經濟」議題。漢堡G20峰會已經導致世界經濟格局面臨「大洗牌」。
2008年源於華爾街、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的金融瘟疫,強烈衝擊全球金融市場,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的G7幾乎束手無策,是G20領導人在華盛頓峰會上的鄭重承諾和協作,才拯救了一場人類災難。為了有效改革世界金融體系,防止類似危機再次發生,必須藉助新興市場的力量,也就成為新的共識。如果包含世界90%經濟總量的G20峰會對此不作正視,任由「貿易保護」氾濫,人類必然重蹈覆轍、再次陷入災難。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興經濟體作為一股不斷崛起的力量,將承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國代表全球新興力量
習近平精準把脈全球經濟,為推動世界經濟穩步前行指明方向,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讚譽。為了有效推動各方加強政策協調,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北京的「合作共贏」良方,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而中德兩國的努力,為漢堡峰會取得積極務實的經貿成果;釋放了中國維護世界經濟開放發展道路的決心。亞投行、「一帶一路」之所以得到各國的歡迎,既顯示北京務實的一面,也讓全球看到中國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領跑角色。
G20杭州峰會、漢堡峰會的最大特點是讓新興經濟體參與對話,打破了過去由少數發達國壟斷的話語權。「中國聲音」已經在G20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發達國家的代表是美國,新興國家的代表是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G20漢堡峰會將中國和德國推向中堅。中國通過「合作」有效振興世界經濟的「正能量」,將「互利共贏」的全新國際合作藍圖,推向更廣闊、深層次、全方位,向世界展現了全新的經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