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百餘件中非珍稀面具 展現「雨林之神」魅力

2017-08-15
■中非珍稀面具藝術展正在河南博物院舉辦■中非珍稀面具藝術展正在河南博物院舉辦

主題為「雨林之神」的中非珍稀面具藝術展,正在河南博物院舉辦,匯集130多件非洲腹地的展品,既有精美神秘的面具,又有搭配面具所用的服裝、樂器精品,集中展示非洲藝術和文明的多樣性、創造性和豐富的想像力,讓觀眾感受非洲面具的非凡魅力。■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雷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說:「此次展覽表現了數百年來非洲的一種文化面貌,是我們了解非洲文化的一個窗口,使中原公眾能開拓視野、受到啟發,促進中非文化交流。」遙遠、狂野、夢幻的非洲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荅垢答熙☆貝M獨特的文化,其中面具藝術尤為獨樹一幟。

非洲的面具藝術

面具在非洲有荓y久的歷史,最早或出現在部落時期的狩獵活動中,人們裝扮成各種動物以便接近獵物。隨茧o展,面具漸漸演變成雕刻與繪畫相結合的精彩作品,並依此代表人們想像中的各種鬼神,表達對自然界的崇拜以及征服自然的願望。到了今天,面具通常成為舞會、狂歡、戲劇、快閃等類似節目的偽裝,既是一種造型藝術,又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現象,是人們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

面具在非洲人民的生活中意義極其重大。在非洲傳統文化中,面具是舉行儀式最重要的工具,是人們與神靈、祖先溝通的媒介。圍繞茯隢B儀式、婚喪嫁娶儀式、播種豐收儀式、成年儀式、巫術儀式等各種神秘的宗教活動,非洲人民創作了各種各樣的面具,既表達了對祖先的取悅,同時也體現了藝術家和工匠們對於完美的追求。其中造型最豐富、藝術表現力最強的面具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非和西非地區。

面具薈萃吹出「中國風」

是次展覽分為「面具風格」和「面具與音樂」兩部分,參展的130多件展品,所處時代多為20世紀,主要出自於剛果(金),包括面具、服裝和樂器精品,以及與面具使用相配合的音樂、影像和照片資料。其中一部分展品曾在美國、法國等重要博物館的展覽中露過面,極其珍稀,大多數則是首次向世人公開展示的稀有奇珍。是次展出的非洲面具,歸屬於11個不同的風格區,彰顯非洲部落藝術的創造性、多樣性、豐富的想像力以及美學上的精緻,從中可以感受到非洲面具的藝術魅力。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香港民族藝術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重晉說,此次展出面具中約有30件都是世界著名的珍稀藝術品。再配上百餘年前在非洲古儀式中使用過的服裝、樂器精品、相配合的音樂、影像和照片資料塑造的氛圍,觀眾遊走於展廳中,如身臨其境般體會非洲面具藝術、部落文化的多變與內在差異,感知世界文化、藝術發展的融合與交流。

在是次展覽中,最引人注目是一件「華人形象」面具展品,它的眼睛和眼蓋的形狀皆具備鮮明的華人特徵,表明中國文化對非洲的輻射。這件充滿「中國風」的面具,由金絲楠木雕刻而成,應是向一位備受尊敬的華裔人士致敬之作。它是剛果北部的勇備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製作而成,揭示了一個多世紀前中國與非洲的交流。

據河南博物院陳列部工作人員介紹,在歐洲人殖民非洲的時候,有一部分中國的南方人也過去,跟當地人都友好相處,廣受當地人的尊重,這個面具的形象是非常寫實的,表現中國人的勤勞、勇於探索,亦表現中國人跟非洲人民之間良好的友誼關係。

多元展覽方式深度呈現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稱,他們希望通過舉辦此次展覽,不僅向觀眾展示非洲面具的藝術、部落文化的多變以及部族內在的差異性,也能使大眾宏觀地認識到中非面具藝術的全貌、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與交流。為幫助觀眾深度解讀展覽,河南博物院還在展期內推出展廳互動、觀眾參與系列活動。觀眾在欣賞展覽的同時,可以通過觀看視頻、觸摸遊戲等體驗面具藝術的魅力。更可以現場掃描二維碼下載珍稀面具。 河南博物院首次針對暑期中小學生推出「透過面具看非洲」特約講解活動。是次展覽由河南博物院主辦,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將持續到10月8日結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