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日前指「雙學三丑」被判監禁是「求仁得仁」。他昨日強調,自己只是就事論事,又認為某些人現時沒有興趣討論判詞,只有「炒埋一碟」的憤怒,然後上綱上線到「法治已死」與「政治迫害」,這種想法或行為若持續下去,必定不利於香港法治。就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指稱「三丑案」應參考台灣法院對「太陽花」事件參與者的判決,即「堅持理想」無罪,石永泰批評有關思想「相當危險」,並強調即使有再高尚的理想,行動也必須守法,「堅持理想」非免責理由。
石永泰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同場的梁家傑要求他收回「求仁得仁」的言論。石永泰解釋,自己的說法只是以簡短詞語去傳遞信息,要表達他們三人「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並得到期望的結果,現在得到了,應該坦然接受」的意思,「唔係屈佢哋,係就事論事」,故他不會收回有關言論。
駁梁家傑「台灣模式」危險
梁家傑在電台節目上聲言,應參考台灣法院對「太陽花」事件參與者的判決:台灣法院對違法佔領「立法院」的人以「公民不服從」的理由宣判他們的違法行為因「堅持理想」而無罪,而香港法庭卻判決「堅持理想」的人即時監禁云云。
石永泰立即反駁,指香港是普通法地區,法律制度與台灣不同,兩者不能相提並論,並強調即使有再高尚的理想,行動也必須守法,而且無論是「公民抗命」還是「公民不服從」,一旦違法接受審判,都只能作為求情理由,而不能作為免責理由,更直言梁家傑「因堅持理想,違法可以無罪」的思想「相當危險」。
在談到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是否涉及「政治動機」時,兩人又展開一輪激辯。梁家傑稱,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是政治任命官員,故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涉及「政治動機」,又聲言袁國強曾為「政改三人組」之一,而三人的抗爭令他「交唔到功課」,因此「懷恨在心」,遂借法庭之手「打壓抗爭者」云云。
倡「抗命案」訂量刑指引
石永泰反駁,現在某些人對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採取「信者自信」態度,「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忽略自己不願意相信的」,這種態度違反法治精神,因為法治精神強調「一致性」,而不是「選擇性」。他並質問梁家傑,「若律政司要求提出刑期覆核就涉及政治動機,那『泛民』要求『放生』他們豈不是也有政治動機?」
石永泰在另一電台節目訪問時進一步解釋,律政司有政策理由就所有「公民抗命」但又涉及暴力的案件,向法庭尋求指引,因為同類案件可能陸續上法庭,而法治精神講求判決清晰和一致。某些人現時沒有興趣討論判詞,只有「炒埋一碟」的憤怒,然後上綱上線到「法治已死」與「政治迫害」。
他坦言,這種想法或行為若持續下去,必定不利於香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