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大揭愛滋病人必患腸炎之謎

2017-08-25
■港大發現愛滋病導致患者腸道發炎的主要原因。  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文華 攝■港大發現愛滋病導致患者腸道發炎的主要原因。 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文華 攝

發現兩蛋白因子「合體」出事 團隊研製新抗體阻結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文華)至今仍未有藥物或疫苗根治「世紀絕症」愛滋病。大部分愛滋病患者感染初期兩周至三周內,會率先出現腹瀉及腹痛等腸道問題,末期患者更100%有嚴重腸胃問題,成為愛滋病致死的重要因素。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昨日公佈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發現愛滋病患者體內,位於免疫細胞上的兩種蛋白分子△42PD1與TLR4的結合,是導致腸道發炎的主要原因。團隊針對其中一種蛋白因子,研製出新型抗體,可阻斷兩種蛋白分子結合,能有效減少腸道發炎。

截至今年3月,香港愛滋病感染人數達8,612宗,且發病率未有下降趨勢。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愛滋病研究所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與深圳、北京及瀋陽等地的醫學團隊合作,透過小白鼠實驗及對逾五十名愛滋病患者的個案跟進,尋找愛滋病引發腸道發炎的原因。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昨日指出,愛滋病患者於病發時,體內淋巴細胞數量及淋巴細胞上一種名為△42PD1的蛋白分子的數量大量增加,由正常低於1%增至10%至20%。

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激增後的△42PD1蛋白分子會隨淋巴細胞,經血液流動至小腸,與小腸內另一種蛋白分子TLR4結合。兩種蛋白分子的結合,可觸發腸道出現更多炎症,導致腸道發炎及黏膜組織受損。該發現首次解釋愛滋病患者普遍出現腸道發炎的原因。

團隊隨後透過小白鼠實驗,獲得針對△42PD1蛋白分子新型抗體,透過注入抗體阻斷△42PD1蛋白分子與TLR4蛋白分子的結合,能減少觸發腸道發炎機制,減少愛滋病患者出現腸道發炎。

指到人體實驗需漫長過程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研究員張嘉龍指出,若在△42PD1蛋白分子到達小鼠腸道至少兩小時前使用抗體,便可成功阻斷兩種蛋白分子的結合,減少小鼠腸道發炎。他表示,未來有計劃進行猴體實驗,但承認應用到人體實驗仍需漫長過程。

他期望研究原理可進一步擴大至其他與黏膜組織損傷相關的疾病研究,如流感、結腸炎、癌症等,以注入抗體的方式取代原來的化學藥物治療,減少藥物副作用。

陳志偉補充,香港8,612名愛滋病感染者中,80%透過男男性接觸感染病毒,同性戀群體是愛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率達4%,發病率及死亡率亦較異性戀者為高,由感染至發病往往僅需兩三年,而一般異性戀愛滋病患者生存年限約為數十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