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說,成功除了要靠自己的努力外,也需要靠一些運氣。但要如何增加運氣讓事件進行得更順利?很多人會選擇查《通勝》、擇吉日,去令事件在好日子下進行。英飛尼迪董事會副主席許東威也不例外,他深信在吉日下進行決策能使事情進行得更順利。「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也就是『吉時』,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心理更加舒適。」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向來素有研究,特別深究於古代曆法及風水命理,從他辦公室中可見,大至裝潢格局、小至盆栽植物都內有乾坤,牆上掛的不乏古典詞句,枱面的水生植物也符合廣東人「以水為財」的概念。
許東威作為一名資深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十分支持古代曆法與互聯網結合。他在訪問中更引用了一句「不可一本通勝看到老」來表示曆法書籍有必要定期更新資料以確保準確性,更指現今雖尚未能用科學的方式去計算曆法數據的準確度,但若把傳統曆法加入互聯網的大數據中,可有助人類未來以科學論證傳統曆法。此外,他更指出手機應用程式的曆法日曆能與互聯網連接,並定時更新應用程式的內容,加上互聯網大數據能提供精準的計算令應用程式內提供的資訊更準確。許續說,手機曆法的應用程式方便了他的生活,「我每天只需打開手機應用程式就可獲得資訊,例如看到應用程式上面說今天『宜訪友』,我便會在當天多與朋友聯繫。」
許東威再指,中國人用了五千多年時間集結成《通勝》,中國曆法的成果更可稱得上是心血結晶,但以往人們在查閱《通勝》時常會感到複雜難明,甚至要另聘高人代以查閱,既費時又不方便。因此,若要把《通勝》做到符合大眾化要求,內容就必須簡單易明,更要隨身方便攜帶,這一點曆法的應用程式就能輕易做到。他同時表示,擇吉日、查《通勝》乃中國傳統文化之一,雖說不一定會影響事件發生的結果,但擇吉日這行為也並非壞事,只要不要過分依賴,也不算是迷信。他續說,擇吉日能使他工作的規劃更完善,「對我這種急性子的人而言,擇吉日完成工作可減低我衝動做事、胡亂下判斷的機會,更令我在作出決策時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