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選賢任能張居正

2017-10-17
■張居正故居。網上圖片■張居正故居。網上圖片

張桂輝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今年5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暮日時光:張居正與明代中後期政局》一書,明清史學界元老、著名學者韋慶遠,在他這本最新著作中,運用了大量罕見的史料,在充分肯定張居正偉大歷史作用的同時,對他的「失誤、失律和失德」的一面,也給予了實事求是的直書。

張居正四十三歲入閣、四十八歲為內閣首輔(明中期後相當於宰相)。他當國初期,正值嚴嵩父子亂國之後,政治上混亂、腐敗,經濟上處於崩潰的邊緣。擺在張居正面前最棘手的,無疑是經濟問題,尤其是如何增加朝廷財政收入問題。但在張居正看來,財政問題只是表象,改革面臨荍韟h的,是深層次問題。比如,庶官瘝曠、吏治因循等「積弊」。長期以來,由於吏治不清,官場上充滿了各種形式主義,推諉、扯皮、虛飾等,更是屢見不鮮,成為官場常態。官員隊伍中,普遍存在的貪贓枉法現象,既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更讓政令無法得以貫徹實施。面對這些問題,張居正較之其他一些改革家,不但更老練,而且更成熟。他深刻認識到,沒有一支過硬的幹部隊伍,再好的頂層設計、再好的改革措施,統統難以落實到位。

有鑑於此,張居正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重整吏治、選賢任能,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枯木逢春、重煥生機。得人才者得天下。張居正選人用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拘一格,任人唯賢;最核心的一點,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所謂「循吏」,用今天的語言表述,就是那種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困難拋開,把事情做好,讓事實證明、用結果說話的官員。至於「清流」,則是那些擅長於誇誇其談,唱功好做功差,說得多幹得少,滿腦子道德教化的人。在「循吏」與「清流」之間,張居正態度鮮明,毫不猶豫地啟用前者,毫不客氣地拒絕後者。這一點,從他對海瑞和戚繼光二者使用的不同態度上,便可窺一斑、得到佐證。

海瑞,故事很多,名氣很大。尤其是他抬荋癟鬫V嘉靖皇帝上書進諫的事,幾乎婦孺皆知,可謂廣為流傳。事實上,即便在當年,海瑞就已經成為清官的「化身」。嘉靖皇帝去世以後,徐階把海瑞從監獄裡放出來。鑒於海瑞的名聲,徐階決定重用海瑞--讓他到江南當了應天府巡撫,管轄南京周圍幾個最富有的州府。海瑞是個極具操守的人。上任之後,不坐八抬大轎,寧騎驢子上班。對此,一些部下,看在眼裡,氣在心上。原因明擺荂A「一把手」只騎驢子上班,別人有誰還敢坐轎子?

然而,海瑞又是一個十分理想化的人。以斷案為例,但凡富人和窮人打官司,不管有理無理,一般都是富人輸;哥哥和弟弟打官司,大多是哥哥輸;強勢者與弱勢者打官司,大多是強勢者輸。如此一來,富人也好,大戶也罷,或擔驚受怕,敬而遠之;或腳底抹油,能跑便跑。結果是,州府的稅源沒了「活水」。不過短短兩年,當地賦稅減少了三分之二。海瑞不從自己身上查原因,卻認為「滿天下都是婦人」,以致憤然辭職。當時的首輔高拱,聽之任之,不予挽留。結果,海瑞就只好回到老家--海南瓊山--賦閑去了。

張居正任首輔之後,要求三品以上大臣,都要向朝廷推薦人才。其中,不少人推薦了海瑞。時任吏部尚書楊博,還曾就這個問題,專門游說張居正。然而,張居正不為所動,就是不予起用。在張居正眼裡,海瑞是一個有道德、善自律的好人,但好人未必就是好官。好官的標準應當是--上讓朝廷放心,下為蒼生增福。而海瑞做官,只有原則,沒有器量;只有操守,缺少靈活。因此,有政德,無政績。是一個典型的「清流」,不好使用,不能使用。

相反,張居正啟用戚繼光時,後者只是個總兵。那時,總兵雖是「省軍區司令」,可上面還有一個總督呢。總督,既是地方的行政長官,又是總兵的頂頭上司。以往,但凡總督和總兵產生矛盾,朝廷撤換的必定是總兵。這,幾乎成了「慣例」。張居正恰恰相反--不管他人如何攻擊、怎樣貶損戚繼光,抑或他和總督產生矛盾後,張居正始終對他信任有加,撤換的都是總督。不僅如此,每個總督上任時,張居正都會親做「任前談話」,明確要求支持戚繼光。正因此,戚繼光擔任薊遼總兵十三年,薊遼沒有發生一次戰爭,蒙古人也沒有一次進犯。辯證地看,這既是戚繼光恪盡職守的功勞,也是張居正知人善任的結果。

政因人興,事在人舉。孔子認為:「政在選臣」,墨子強調:「尚賢者,政之本」。兩人表述不盡一致,大意相同,說的都是選賢任能的重要性。從萬曆元年到十年,張居正政績斐然。他重用名將李成梁、戚繼光、王崇古等,使得主要是蒙古人的北方異族每次入侵都大敗而歸,只得安分守己而與明朝進行和平貿易。南方少數民族的武裝暴動,也都一一平定。國家富強,國庫儲備的糧食可用十年,庫存的盈餘,超過了全國一年的支出。交通驛站,辦得井井有條;清丈全國田畝面積,使得稅收公平。經過張居正的苦心經營,明朝成為彼時全世界最先進、最富強的大國。

張居正是明代最有權威的首輔,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萬曆十年(1582)病卒後,遵其遺囑,千里迢迢,發喪回鄉,歸葬故土。張居正墓園,亦即張居正紀念館,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首輔路16號。退休的第二年,我應邀在湖北《楚天消防》任「總編室主任」期間,曾參觀過張居正紀念館。這座佔地面積約10,000平米的紀念館,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分佈在南北一條軸線上,由儀門、庭園、半月池、張居正塑像、神道、墓碑、及純忠堂、太岳堂等8部分組成。神道兩側的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兩兩成雙。庭園兩廂附屬建築東側為太岳堂,堂內展出有張居正畫像、帝鑒圖說等珍貴文物及生平簡介;西側為純忠堂。園內亭、廊環繞、磚石鋪地,銀杏、香樟、松柏及梅竹等,枝繁葉茂,鬱鬱bb,其結構按明代墓葬等級制度佈局。整座墓園古樸典雅,莊嚴肅穆,是人們憑弔先賢、訪古探幽的休憩場所。置身其間,穿越歷史,一股對張居正肅然起敬的情感,不知不覺爬上心頭。

張居正有句名言:「世不患無才,患無用之之道」。各級領導幹部,應該具備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廣納群賢。時代不同了,社會進步了,我們理應超越張居正,努力開創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離不開一套相互制衡的管理體制,更離不開一支廉潔高效的幹部隊伍。這,也算是張居正重整吏治、選賢任能給我們的一點啟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