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中國「核功臣」奪何梁何利基金獎

2017-10-26
■何梁何利基金2017頒獎會25日在北京舉行。■何梁何利基金2017頒獎會25日在北京舉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香港何梁何利基金2017頒獎會昨日在北京舉行,其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頒發給兩位對中國核潛艇等事業的傑出貢獻者;他們分別是92歲的中國核潛艇和核電站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著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以及91歲的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專家黃旭華。而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則為今年「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得主之一。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今年共有52位科學家獲獎,除上述兩名科學家獲得最高獎外,還有34名科學家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6名科學家獲得「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獲最高獎的彭士祿為中國著名核動力專家,是中國核潛艇和核電站事業重要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核潛艇方面,他主持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突破多項關鍵技術,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彭士祿亦為中國秦山一期、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又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

而黃旭華則是中國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專家,為第一代核潛艇的從無到有、第二代核潛艇的跨越發展和第三代核潛艇的探索趕超做出卓越貢獻。作為戰略科學家,他在充分論證研究的基礎上為中國未來核潛艇發展戰略目標的制定、裝備的持續更新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而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則是聚集誘導發光(AIE)前沿領域的先驅,其取得一系列原創性和引領性的研究成果,開創了由中國香港科學家引領、多國科學家競相跟進的嶄新領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