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三成中學生「向錢看」

2017-11-03
■石丹理(中)認為香港太重視物質,影響青年人的價值觀。 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石丹理(中)認為香港太重視物質,影響青年人的價值觀。 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

兩成認為有錢就受尊重 學者倡增價值觀品格教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若社會風氣偏向「一切向錢看」,對年輕人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理大一項大型調查發現,三成受訪中學生認為賺錢比做其他事情更重要,近兩成人又認為擁有金錢就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反映學生的物質主義傾向。負責研究的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及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認為,香港太重視物質,不重視全人發展,影響青年人的價值觀,建議社會要「多講精神價值、少講錢」,才可逐漸改變社會的意識形態,政府亦應增強中學生價值觀、品格和社會心理能力教育。

理大協同和富社會企業開展「塑造品格.共創未來」的研究計劃,共包括5項研究,首項研究於今年1月至7月問卷訪問本港20所中學的2,474名中學生,調查其對自己和朋輩品格特質、社會心理能力及社會行為的評價等,昨日公佈調查結果。

社會特點 重視物質

調查發現,有30%受訪學生認為賺錢比做其他事情重要,約19%指有錢能得到其他人尊重,約18%人認為擁有金錢就等於擁有一切,約14%人則指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是否富有。

石丹理表示,太重視物質是香港社會特點,並舉例指近日就有開售的樓盤以「愛炫耀的美」之意起名,又舉例指若學生「向錢看」,即使入讀「神科」,他日成為醫生只想賺錢,多於救人,情況亦令人憂慮。他指若學生太重視物質,看其他人就不會那麼重要,此次調查數據亦反映出相關現象。

至於學生的品格評價,近八成中學生認為自己具友好、自尊、尊重他人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格特質,但也有約25%受訪者認為自己不夠勤勞。約87%受訪者認同青少年擁有良好品德比得到優異成績更重要,但約20%人認為本港青少年道德水平低,34%更認為相關水平正逐漸下降。

寬以待己 嚴以待人

受訪學生整體上認為自己在道德品格、責任行為等方面優於朋輩,且認為朋輩物質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傾向高過自己,可見其自我評價高於朋輩評價。石丹理分析指,結果可見學生「寬以待己,嚴以待人」,顯示年輕人的道德品格發展存在隱憂,並指學生忽略了傳媒和互聯網對其品德發展的重要影響。

就學生的社會心理能力方面,約21%學生不太在乎別人的不幸,約41%人認為香港青年應對逆境能力較弱甚至非常弱,35%控制情緒能力欠佳,約32%認為青年不懂得感恩。

不信政府 應增了解

此外,調查顯示,受訪中學生對特區政府和本港黨派信任度偏低。石丹理建議學生要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不要只看單一事件,社會亦要加強家庭、學校、社區與政府多方面合作,創造正面成長環境。他又指國民教育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推行,惟在香港卻遇到阻力,認為政府應逐步討論在港的實施方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