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最近幾位老人,在早上運動時都發生眩暈和休克的情況。年紀大了,各個臟器為你服務了幾十年,同時也消耗磨損了不少。
老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飯量減少了,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也減弱了。而且睡眠時間也在減少,所以上了年紀後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老人氣血兩虧,血容量的減少,容易造成四肢供血不足,所以老人相對怕冷,穿的衣服也較多。
健康的人身體本身的陽氣並不虛衰,但隨着年齡增長、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陽氣瘀滯在體內,不能達到手腳。這種人會手腳發涼,但身體軀幹部分是不怕冷的,甚至怕熱。陽氣具有溫養的功能,陽氣虛衰就無法溫煦人體,特別是處於四肢末端的手腳就更得不到陽氣。
人體的正氣不足,尤其是陽氣的不足。中醫認為:陽虛則寒。陽氣主溫主外,陽氣不足,人們就會感到形寒肢冷,尤其是手足,中醫稱之為「四末梢」,是肢體的末端,氣血運行到手足需要陽氣推動,陽氣不足,推動力弱,手足氣血不足,因此寒涼而不溫。
運動後,四肢暖和起來是因為血液供應明顯充足。而這時,內臟尤其是心腦,這些對血液供應需求量大的臟器,就會相對缺血。
運動並沒使血容量增多,而是使血液重新分佈,長時間的運動,老人就會出現頭昏、心慌、氣短、虛汗這些心、腦明顯缺血的症狀。合理、豐富的飲食能增強體質、補足氣血,使全身各個臟器隨時都能有充足的供血,這樣才能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延年益壽。
老年人除適度運動外,重點應放在用食療調補身體上,要確保陽氣不要過多的外洩,還要曬太陽補陽氣。
古人把陽氣比作太陽,如果沒有太陽,大地就黑暗不明,萬物沒有光合作用,就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的陽氣,主宰人的一生。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主導。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而生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陽氣決定人的生老病死。
人體內正常的臟腑功能全靠陽氣來支撐,陽氣充盈,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就會提高。曬太陽,身體通過陽光的照射,血管中的血液、淋巴??的水液,經絡中的能量在陽光溫熱的作用下梳理通暢。而且還能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
我們在和煦的陽光下,把雙手張開,手心朝向太陽,讓陽光照射手心的勞宮穴,進入身體內。這樣既能強心益氣,又能借助陽光的溫熱作用,達到通暢百脈、調補陽氣的目的。曬太陽時,人體15%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就可以了,老年人每周曬60分鐘就能保證皮膚合成充足的維生素D,避免時間過長被紫外線灼傷。上午10時左右和下午4時左右,是曬太陽養生的最佳時間,此時日光中的紫外線可使人體產生維生素D,從而防止骨質疏鬆,並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