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9月30日,在紐約大學上演的第二屆紐約中美發展論壇上,一位「故人」意外地火了,他就是陳冠希。當日,陳冠希發表了有關「中國製造」的英文演講,箇中的見解、三觀、主張都讓人刮目相看,拍手叫好。媒體評論「燃爆全場」,網民留言「重新認識」。這一時刻,距離他上次造成大規模轟動恰好接近整十年。這次意外地重歸民眾視野,也促使大家回望了他過去的十年,別人不知道,小狸望後很想說一句:「有種。」
回想至今在現實生活而非電視劇中出現的、能用到「身敗名裂」四個字的人,似乎真的不多,陳冠希可以說是其中一個了。2008年冬天,那場震驚了整個大中華地區的「艷照門事件」讓28歲的陳冠希身敗名裂。儘管是男情女願,儘管是源於被人盜取照片及散播,儘管陳冠希本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但極盡亢奮的媒體和網民都不允許同情陳冠希,他們道德高尚的一萬隻腳一定要找個黃金着力點才能踩出高潮。
於是,雖是受害者但也是當紅明星的「壞小子」陳冠希,就成了事件最好的靶心。他直播了道歉--雖然並不知歉在哪裡,然後告訴所有人「無 期 限 退出香港娛樂 圈」。
在十年後的今天,微博熱搜每天都能搜出各種無下限的明星八卦,比「艷照門」驚慄不堪的大有人在,喊着「老子宣佈退出娛樂圈」的也此起彼伏,甚至,「驚慄無下限」和「退出娛樂圈」都是吸粉和跑流量的必要手段之一。觀眾更是閱秀無數的老司機,不管多麼勁爆的娛樂新聞,也頂多就火個一天半天,更多的只有幾個小時,便會被新的榜單刷得無影無蹤。那些喊着要「退出娛樂圈」的,基本就是出去旅個遊,在公眾視線消失一小陣,然後馬上沒事一樣「復出」。羞恥和承諾成了這個鬧哄哄的時代最稀缺的品質。
然而,陳冠希的「無期限退出香港娛樂圈」一諾至今。十年中,他完全如他所說退出了香港娛樂圈,偶爾在荷里活客串,偶爾在內地音樂節上唱歌,那是源於他對表演的深深不捨。憑這一點,他有種。
十年中,陳冠希被迫離開喜愛的舞台,但熱愛嘻哈、勵志傳播潮流文化的決心沒有變,他轉而經商,並且做得有聲有色。不僅有聲色,更有格局。9月30日的紐約大學演講便是他這十年的一份答卷。
在這份答卷中,這個「壞小子」提出了一個很多「好孩子」都從沒有想過的問題:不要過分強調「中國製造」,因為衡量好產品的標準全世界都一樣,不能給中國單獨設一個標準,不能習慣說「對於中國來說已經不錯了」。他講的是中國製造的例子,其實說的是反對自我縱容的心態。然而諷刺的是,他的這份答卷,很多媒體並沒有完全看懂,甚至完全背離了他的意圖,只見滿眼都是「『中國製造』為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報道。然而這也不奇怪,這份答卷中的見解和格局,樸素而深刻,與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完全不同。交出這份答卷的陳冠希,值得「有種」二字。
2016年,在「艷照門」事件8年之後,陳冠希曾推出講述自己退出演藝圈這些年生活的紀錄片《觸手可及》,他在裡面坦述了他這些年的悲傷--到哪裡都被標籤為「壞人」,沒有舞台肯接納他。但當被問到一題:「如果你可以回去改變,你會改變什麼?」陳冠希回答:「我什麼都不改變。」
這,是小狸覺得他最有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