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浸大事件反映青少年教育問題值關注

2018-01-27

李曉迎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

近日浸會大學學生「佔領」語文中心一事,鬧得整個香港都沸沸揚揚的。一方面這次「佔領」徹底的打破了一般人的道德底線,在「尊師重道」的文化傳統價值上,已經超越了政治上建制派和反對派的政治意識之爭,相信即使反對派人士有意偏頗,也難有分數可加。而另一方面,近年來香港深陷政治爭拗中,市民對政治議題的厭煩轉移到另一種對未來前程的焦慮:「這一代已經如此,下一代又將如何?」。這種焦慮不僅僅反映了精英階層對下一代是否可以順利「世襲」成功,又反映了普通市民對下一代既疼愛少吃苦又想子女出人頭地之間的矛盾感。

浸會大學學生的訴求明眼人已不用思索便知其荒謬,彷彿如小朋友一般不達目的便要發脾氣,如同巨嬰一般的看似有獨立思考,但邏輯卻又幼稚可笑。考試不成,不想如何亡羊補牢、好好溫習,而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求取消考試。那麼此等邏輯下,有朝一日是否上班做事不成,便要說老闆有問題,更極端一點認為:為何上班才有糧出,取消上班也可出糧才算合理?相信所有家長,無論文化高低都無法接受這樣的訴求,當自己的子女真要如此要求,出於父母之愛可能會無條件的滿足給予。當然自己家裡的事情,我們外人無法過問,但是走向社會卻豈有此理?

我們常說「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家長難道真的不知這樣教育子女會有問題?全然不知,相信也不大可能,但是多數也就得過且過,甚至近十年來常常出現的「直升機家長」、「怪獸家長」,說到底,就是對自己子女的一種溺愛。理大最近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市民認為自己的子女有樂於助人、善良的品質,但是也有將近四成家長認為香港一般青少年道德水平偏低和偏向物質主義,近半家長認為香港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在下降和責任行為有待加強。這組數據所反映出不僅僅是家長對香港青少年的憂慮,更顯示出家長一種普遍心態:「問題都出在別人」。

在一個又一個的青少年問題面前,我們是否應對青少年多一些深層次的反思,是否需要政府和社會有識之士,對青少年道德教育問題再多一些關注?尤其是那些不正之風,我們如何果斷地進行制止?試想一下,如果從來沒有出現過妥協,人們便不會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此看來,在青少年價值觀方面,如何使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這不僅僅是學校和家長的事情,更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情。面對浸大事件,我們這個社會,包括政府、企業、學校、家庭所有持份者,除了批評外,還應該告訴青年們一個事實,就是成功的出路只有一條: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