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政協制度體現四個自信

2018-02-07

鄧飛 港區重慶市政協委員 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

1月24日至29日,筆者有幸作為新一屆重慶市政協委員,參加這個期間召開的重慶市第五屆政協第一次大會,從而有機會從省級近距離參與和觀察這個最具中國制度特色的機構──作為參政議政機關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之所以說最具中國制度特色,是因為人大、政府、法院和檢察院這些機關,都能在外國政治體制中找到大致對應的機關:人大對應議會,政府和法院就更不用說了,檢察院對應歐陸國家的檢察機關和大致對應英美法系的律政部門。唯獨政治協商會議制度,幾乎完全找不到西方對應的體制機構。從上世紀90年代中到本世紀初,一直有部分觀點硬是把政協制度與西方兩院制議會的上議院作穿鑿附會,甚至據說有部分西方國家在接待中國國家領導人時,也是以上議院議長的規格來接待政協領導人。其實,這顯然是以己度人,錯把馮京作馬涼。

內地工作報告細緻具體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着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這次筆者參與重慶市政協會議的各項工作,包括分組討論和大會等,就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參政議政,以及協商民主的具體表現,可謂百聞不如一見,眼界為之一開。從時間縱向來看,在整個會期中,委員的參與工作包括預備會議、分組討論和大會。政協領導和秘書處的工作做得非常細緻和到位,先在預備會議中向各位委員介紹政協是如何工作的,尤其對於港區特邀委員來說,這一步必不可少,因為畢竟內地和香港兩地之間的制度文化有相當的不同,詳盡的介紹有利於促進港區特邀委員更快熟悉政協制度。

然後是分組討論和大會程序,從內容橫向來看,依照政府、法院、檢察院等需要向市人民代表大會作工作報告的各個機關,分不同時段,就着這些機關提交給市人大的工作報告,進行委員們與各機關派出的代表官員之間的討論。至少有三點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第一是這些工作報告的精細程度,完全打破不少人一直以來誤以為內地公文只是八股的偏見。無論從內容的定性,還是從量化的指標,無論從過往工作的總結,還是到未來工作的展望,可以說全面、細緻和具體。我參與特區政府各類教育和青年工作諮詢架構超過7年,也曾經前後兩次借調教育局,算是有機會接觸特區政府各種各式的政策文件Policy Paper,坦白講,兩相比較,政協的公文細緻程度比政府公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甚至有一種既強烈又感慨的感覺,就是覺得政協比特區政府諮詢架構更重視委員們的意見與參與,所以前者比後者提供更為精細的文件!

第二是政府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參與討論的官方代表們,對自己部門的業務非常熟悉,有問必答,答之必詳。筆者在這問答討論之間,對內地的發展與運作增加了許多微觀的知識。另外,政協的領導和秘書處工作人員盡力協助委員們進行議政,對委員們更好地理解政協的作用和角色、更好地出謀劃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出謀劃策,這個形容詞絕無任何誇大之意,因為這充分體現在委員們大量的政協提案上。提案不僅數量龐大,覆蓋幾乎所有的公共政策類別,而且提案的問題導向明確,解決建議明確,用香港社會的管理術語來說,就是Problem-solving,沒有糾纏在浪費時間毫無意義的空泛爭論當中。更重要的是,提案會分派到與之相關的政府機關各個部門,部門需要作出相應的回應,這些全部都會統計記錄下來,回饋予委員們,按照香港的說法,就是問責程度很高。有了這些預備會議和分組討論的鋪墊,大會程序自然就水到渠成。

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

第三是協調組織能力,用香港的話說,就是行政編排能力,政協秘書處和相關黨政部門負責統籌800多名委員開會、分組討論、交通、住宿、膳食等,組織協調能力非常高!真的有條不紊。負責統籌接待的人員,既要服務委員們,又要善意提醒委員們注意開會的風紀,這工作可不容易做。分寸之拿捏,火候之把握,至少就我能觀察到的人員,都是做得相當到位的。別的姑且不論,僅憑這些後勤統籌協調工作的細緻表現來看,這個城市的運作能力和發展潛力就不會差到哪去。管理學有句名言:You can do things right, and then just do right things!

在會議召開之前,市委和政協的主要負責領導們親自來到港澳台特邀委員的駐地酒店,專程會見港澳台委員們,聆聽委員發表意見,時間相當充足,這對於百忙的官員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對於極為重視時間的香港人來說,尤其是擔任行政管理職務的人來說,願意花時間親臨而至聆聽意見,這意味着多麼大的誠意,自不待言。誠如習總書記在慶祝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所提出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筆者這次參政議政的粗淺經驗來看,政協的工作恰是反映這四個自信的最好例子之一,尤其是制度自信,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滿懷自信地向香港乃至海外講好這個中國故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