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一通電話引發一個故事 黃熙《強尼•凱克》聚焦都市人生

2018-02-23
■黃熙■黃熙

剛過去的2017,應是台灣導演黃熙大豐收的一年。首次執導劇情長片《強尼•凱克》(Missing Johnny)(下稱《強》)包攬2017年金馬獎三項提名,在台北電影節勇奪四個大獎。首次執導電影,她不以獵奇情節吸引觀眾眼光,而是聚焦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探討都市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文:朱慧恩  攝:莫雪芝

眼前的黃熙,儘管年屆四十,但外表卻與實齡不相符。在台灣唸完小學,往後到新加坡、溫哥華生活,後來到紐約唸電影。訪問時,英語、國語、粵語並用。有蚋袨I的異地生活經驗,而她選擇把故事的定點設定在台北──那個她很熟悉的台北。

最愛仍是電影

《強》以三個人物的生活經歷展開,包括年輕便懷孕、女兒身在香港的徐子淇(瑞瑪席丹飾);哥哥已去世、與媽媽相依為命的「過動兒」李立(黃遠飾);與家人關係不好,卻走去「入侵」別人家庭的裝修工人張以風(柯宇綸飾)。三人的命運交錯在一起,各自有一份情感上的掙扎。正如黃熙所說,「人生有很多掙扎。」她也不例外。

自小便醉心電影,尤愛「香港製造」,看過黃百鳴、吳宇森的作品,最愛的是王家衛。她對「聲音」特別敏感,曾經想往音樂方面發展,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到紐約讀電影。選擇唸讀電影沒有讓她掙扎過,真正讓她掙扎的倒是畢業後做電影與否。「我畢業後先去做其他工作,那時台灣電影比較低迷,因為是底片時代,拍一部戲的成本很高,也沒有什麼人要拍戲,很不穩定。」所以,那時她離開了侯孝賢的團隊,從事過網絡行銷,接些公關、行銷的工作。

兜兜轉轉,卻發覺最愛的還是電影,後來再次回歸侯導團隊。《強》的劇本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年,用二十八日拍攝完成,由最初大家都對票房沒有期待(大笑),到後來在電影節廣受好評。電影沒有明確的故事情節,靠的只是三人零碎的生活片段推進情節,「最初我也挺有壓力,擔心觀眾看不懂,但結果是出乎意料之外,可能因為我們就在這樣的一個生活狀態裡。」她說。

劇本源於陌生電話

《強》的劇本創作與香港頗有淵源。電影中徐子淇常常接到一個找Johnny的電話,這是黃熙的一位香港朋友的真實故事。「那位朋友換了一個新的手機號碼後,就有大堆人找一個叫『Johnny Lau』的人,包括他的前妻啊,不同店舖的店員啊等等。」黃熙覺得很有趣,也一直把朋友這個有趣的經歷放在心中,也成了劇本的創作靈感。

《強》的英文譯名為Missing Johnny,「Missing」既可解作「錯過」,也可解作「想念」,這個語帶雙關的名字是黃熙有意為之。「我是特意這樣做的,很早以前就決定英文名是Missing Johnny,我想每一個人都總會有一些想念的人與事。」她說。

每個人也有想念的人,徐子淇想念她的女兒,李立的媽媽會想念過身的大兒子。《強》中的三個角色,其家庭都各有缺失。「無論自己還是身邊朋友,都會面對家庭問題。家庭本來就是充滿問題,人與人之間相處本來充滿磨擦。」她說。戲中結尾一幕,頗為幽默。車子拋錨,男女主角合作推車。「Life goes on,人生有掙扎,但還是走下去。總會有人陪伴,或許不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視侯孝賢為長輩

《強》由侯孝賢監製,外間稱黃熙「師承侯孝賢」,但她卻笑言自己沒有這樣想過,自己年輕時的偶像倒是王家衛。雖然她與侯孝賢共事的時間不長,但因為父親的關係,她從小便認識他,對她而言,侯孝賢是她很敬重的長輩,潛移默化地影響茼o做人的態度及創作的想法。「他比較像個長輩,他不會很詳細地教我怎樣去做電影,倒是啟發了我為何要創作。」她說。

有評論指她的風格與侯孝賢相似,黃熙則坦言從來沒有對台灣新浪潮有很深入了解,自己也不察覺原來侯孝賢不知不覺地影響了她那麼多。與名導「掛u」,會有壓力嗎?「我還好吧,平常心面對,沒有想太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