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36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200多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肩負參議國是的重任,尤其在每年兩會期間為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有代表形容,港區代表和委員擔當起內地與香港橋樑的角色,向中央及有關部門反映港人的意見,同時向港人解釋國家的方針政策,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在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以及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港區代表和委員更積極發聲,推動「一國兩制」偉大事業成功落實。
據了解,港區代表和委員每年提的建議或提案合共過千件,人均每年4件左右。上屆港區代表5年任期共提出758件建議,而今屆港區代表在兩會期間已提出179件建議,比過去5年的每年平均數字150件要高。
許多建議獲採納
代表委員提出的建議很多得到大會採納,在審議、討論的有關報告中加以修改。
例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港區代表提出關於「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的建議,被採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增加用於民生支出的公共預算」的建議,被採納寫入預算報告。
譚耀宗:令兩地聯繫更緊密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制定影響國家未來的政策和法律,有權審查和批准國家預算,監督國家各項工作的進展。
他形容,港區代表的作用就是成為香港和內地的橋樑,將香港市民的期望反映給中央,同時也將國家方針政策介紹給香港市民,令兩地的聯繫更加緊密,使得香港和祖國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馬逢國:代表角色愈來愈強
已擔任代表15年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召集人馬逢國說,絕不認同有些人指稱人大代表是所謂「橡皮圖章」,因為他親身感受到代表的角色愈來愈強,會上討論或表決大小議題時,都會有不同意見的交流與碰撞,工作上很有成就感,「實實在在影響到國家發展以及中央的對港工作。」
蔡素玉:中央重視代表建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表示,中央政府不同部門都相當重視代表們提出的建議,並積極回覆和跟進。
她表示,例如在2008年的人大會議上,她提出修改政府工作報告的建議便被接納,把環保加進粵港澳的合作框架裡,這個修改非同小可,同時亦令環保成為了2020年泛珠三角規劃大綱的三個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