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圓明園流散文物捐贈儀式在民盟中央機關舉行,民盟中央與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正式簽署文物捐贈協議,圓明園兩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筆「熙春洞」石匾額和嘉慶御筆「稱松巖」詩石刻從民盟中央翠園啟程「回家」。
圓明園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介紹,乾隆御筆「熙春洞」石匾額曾安放於圓明園澤蘭堂翠交軒前的石室洞門上。嘉慶御筆「稱松巖」詩石刻曾安放在圓明園的如園。如今,這兩件流散石刻文物位於民盟總部後院的中式庭院中。據介紹,這裡原叫翠園,始建於明代,清代曾為王府。1949年3月5日,民盟總部從香港遷至於此。
記者在中式庭院內看到,此次捐贈的兩件文物位於亭子邊的假山石塊下,周邊種滿了花草,若不仔細尋找很難發現。乾隆御筆「熙春洞」石匾額只能清晰地看到「洞」字,另兩字很難辨清。而嘉慶御筆「稱松巖」已不完整,中間出現了兩三條裂縫。為了將兩件文物完整運回圓明園,圓明園找了專業的文物搬運公司,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工作,兩處文物終於成功起出,由專車運回圓明園。
陳輝說,文物只有回到原本的地方才更有生命力,文物回到圓明園後,專家會進行集中會診,商討修復方案。「目前,圓明園已回歸了40餘件流散文物,工作人員正在給每件文物訂做保護罩,預計6月底在圓明園天心水面進行流散文物展。」陳輝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