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康 全國政協委員
今年全國兩會,開啟了以習近平主席為領導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踏上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新征程。 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令海內外中華兒女為之振奮,必將深遠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進程。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能夠親身在北京見證這次盛會,筆者深感榮幸和驕傲。回港後,為了傳達習主席會議期間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香港各大機構、團體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宣講會、分享會、論壇等,引發了香港各界對此次會議的關心和關注。
習近平主席在會議期間的重要講話中表示,在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的同時,還要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同時,十九大報告也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現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至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層面,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出台,相信必將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互利合作,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拓展新的就業創業前景。
近年來,內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尤其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舉措,落實「互聯網+」等行動計劃,使得一大批青年人變身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其中尤以科技類創業企業的興起最引人注意,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也為青年人提供大展拳腳、施展才華的機會。如何幫助青年人實現個人理想,全方位助力港澳青年抓住國家的發展機遇,本人有如下建議:
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專項創業基金,為青年人提供資金支持。建議成立由特區政府牽頭,粵港澳三地高校及非政府機構參與的籌委會,並由籌委會選定企業投資或捐助來籌集建設資金,同時吸納工商企業、機構或團體及社會各界的投資,成立專注於大灣區轄內各地區的專項創業基金,並根據實際情況,資助有志創業的青年,幫助他們實現邁出理想的第一步。
二、制定大灣區學歷、專業互認機制,鼓勵港澳青年赴內地升學、就業。伴隨內地與香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考慮到內地升學或就業。在此情況下,建議兩地應盡快推進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有關文件或專業資格,尤其是大灣區內高校或有關單位的互認機制,方便內地與香港的人才流動,促進兩地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三、試行便利港澳居民的措施,提升「準國民待遇」。習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表示,中央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國務院港澳辦去年也公佈了便利港澳居民措施。建議可於大灣區內先行先試,提升「準國民待遇」。例如出台置業優惠政策、放寬香港青年在內地的置業限制、銀行貸款限制等,以及享有基本養老及醫療保險、子女教育、落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為青年人赴灣區發展打造便利條件。
早前,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出席全國兩會精神分享論壇上曾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戰略支撐和重要平台,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直接最現實的重要載體。青年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和希望,希望各界共同攜手, 助力青年把握機遇,為香港和祖國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