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中南海近期使出一套外交「組合拳」,穩定了朝鮮半島、東海、南海、印度洋等周邊局勢, 讓世界刮目相看。
2018年5月8日19時,中央電視台報道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連散步、會談的新聞。19時30分,外交部接到來自白宮的信息:美國特朗普總統要求和習近平主席通電話。20點正,特朗普通過電話向習近平表示:十分感謝中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重要作用;美方高度重視美中關係和雙方合作,願致力推動美中關係向前發展。
繼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非正式會晤」後;總理李克強到印尼推動雙方互信和務實合作,實現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推進雅萬高鐵和印尼「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合作,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李克強總理近期還和韓國、日本實現三國領導人會議,圍繞朝鮮半島局勢交換意見;三方一致同意抓住機遇,推動三國合作實現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合力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早日推進三國自貿區談判進程。
本世紀初,在中方倡議下,三國領導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韓自貿區開展可行性研究;2012年11月,三國經貿部長宣佈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隨後由於美國的插手、介入,導演了釣魚島事件,東亞局勢陷入緊張,三國自貿區談判中斷。李克強幽默地稱,三國自貿區談判「走了彎路」。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推出的「重返亞洲」失敗後,特朗普上任後又推出「印太戰略」,凸顯華盛頓唯恐亞洲不亂的戰略企圖。「印太戰略」的實質是構建「亞洲北約」,目標是在亞洲重演、複製歐洲永不安寧局勢,只不過將俄羅斯換成中國,中國或因此捲入與周邊國家對抗的怪圈。破解「印太戰略」成為中國面對的重要議題。中印領導人近日在武漢舉行的「非正式會晤」,通過散步、喝茶、聊天,不僅完全化解了一年前洞朗對峙的緊張氣氛,中印又走向「做好鄰居、好朋友」的佳境。
印度看穿白宮不良居心
「非正式會晤」,讓中印領導人有足夠時間互相傾談、共描明天,遠遠比客套的正式訪問來得實惠。下個月初,青島將召開「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莫迪和習近平將再度見面。中印此時此刻安排「非正式會晤」,引發國際輿論、特別是西方媒體的關注。據披露,「非正式會晤」雖然是印方首先提出的,而習近平去年在廈門會見莫迪時,「視對方為發展機遇、互不威脅」的語言,是莫迪下決心與習近平「非正式會晤」的主因。
莫迪明確表示,不會加入可能針對中國的軍事聯盟。「習式」外交合作共贏理念,破解「亞洲北約」的圍堵。挑撥離間、煽風點火是西方強權、特別是華盛頓的慣用伎倆,企圖令亞洲不得安寧。
在「習式」外交理念的影響下,印度清楚看到,北京主張合作共贏,而特朗普則一直堅持「美國優先」。白宮的「印太戰略」說穿了,就是想利用印度遏制中國,讓印度成為美國傾銷軍火的買家。美國建立「亞洲北約」,印度不僅不能得到利益,反而陷入「特朗普陷阱」之中。印度明白,遏制中國不能為印度帶來任何利益,印中合作才有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