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巍 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
在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過程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推進經濟走廊建設,深化產業合作。
目前,中國工業已完成了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產業發展路徑,在冶金、機械、建築工程等多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而這些領域在中國國內處於高度飽和競爭狀態,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已成為中國產業走出去的重要輸出地。將中國國內過剩產業項目轉化為海外產業,既能幫助中國國內產業轉型,也有利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地制宜發展工業。
以鋼鐵行業為例,據統計,「一帶一路」國家每年鋼鐵總消費量約2.5億噸,鋼鐵淨進口量超過200萬噸的國家有12個,人均鋼鐵消費量仍處於很低的水平,發展空間巨大。而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已吸引了7個中國優勢產能項目入駐,包括年產350萬噸的現代化全流程綜合性鋼鐵廠、大型輪胎生產基地、鋁型材加工項目、煉油催化劑項目等,投資金額超180億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總量龐大,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中國工業產品質量、服務、價格等在這些國家市場上有較大的競爭力,營銷潛力巨大。目前,除了大型國企,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在泰國、埃及、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家相繼設立了工廠。在巴基斯坦,中國民營企業生產的電力變壓器佔據該國70%市場份額。
截至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鋼鐵、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10多個重點領域國際產能合作有序推進。在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的背景下,瓜達爾港建設收穫了強大動能,新國際機場、職工培訓中心、現代化醫院、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廠、日處理能力達500萬加侖的海水淡化廠等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也豐富了瓜達爾的產業結構。
在產能合作進程中,中哈里海瀝青合資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同投資,經過3年的建設發展,瀝青廠目前每年可加工原油100萬噸,生產氧化瀝青、改性瀝青、混合油等產品,徹底改寫了哈薩克斯坦瀝青嚴重依賴進口的歷史。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落實,在「一帶一路」地區大有可為,它將推進在高速鐵路、航空航天、電力裝備、海洋工程等多領域的國際裝備製造合作,爭取在「一帶一路」地區的合作生產機會,並推動中國製造從產品輸出轉向技術輸出,再邁上一個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的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