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模擬試題

2018-06-14

資料一

各地大學生退學情況

內地每年平均有800萬至900萬名大學新生,綜合各種原因的退學人數,每學年約0.75%、約16萬人。

至於台灣大學多,學生不怕沒有大學唸。但近幾年退學人數卻逐年增加,且高達七成以上的退學原因,是連註冊都不來或志趣不合的主動退學者,顯示不少大學生可能發現自己不適合或不喜歡當初選的科系,紛紛轉學或重考。

台灣2013/14年度共有8.7萬人退學,佔大學生總數6.5%。退學原因包括是學業志趣、工作需求、經濟困難及生病。

日本在2012/13年度從大學退學人數約為7.9萬人,佔學生總數的2.7%,比2007年調查時的2.4%有所上升。當中因經濟原因退學者最多,佔20.4%,較2007年的14%有所增加。退學理由中第二多是轉學,佔15.4%。隨後依次為學業不佳14.5%、就業13.4%。

此外,休學人數約6.8萬人,佔學生總數2.3%。休學理由中最多的也是經濟原因,佔15.5%;其次是出國留學,佔15%。

資料二

以往退學,似乎是一個羞於啟齒的話題,大多因為唸不下去了、成績不佳才退學。現時,人們熱議退學的出發點與以往不同,這話題由一群因退學而成功的名人引起。

例如比爾蓋茨(Bill Gate)退學後締造了微軟神話、喬布斯(Steve Jobs)退學後創造了蘋果產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退學創立facebook,他們成為很多退學生的精神榜樣,起碼說明退學不是死路一條。

一個專門為退學學生開設的「中國退學網」也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網站的創始人、一名退學學生洪峰,曾是北方某知名海事學校的學生,起初對大學生活充滿興趣,參加了很多社團,但始終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認為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各種航海技術類課本一點看不入腦。

他於是漸漸逃避課業,在不思學業情況下,功課不及格,考試成績也不如理想下,苦撐兩年後,終選擇退學,並在2005年開設「中國退學網」,讓同路人「圍爐取暖」。

想一想

1.綜合資料,香港、內地及日本大學生的退學原因是什麼?有何共通之處?(6分)

2.評估大學生退學對香港社會帶來什麼影響。(8分)

參考答案

1.內地每學年退學人數佔大學生總數約0.75%,即約16萬人;台灣2013/14年度共有8.7萬人退學,佔大學生總數6.5%;日本在2012/13年度從大學和短期大學退學的學生中,佔2.7%,退學人數約為7.9萬人。

一般而言,退學原因很廣泛,有人發現不適合或不喜歡當初選的科系,選擇轉學或重考,亦有人是因工作需求、經濟困難及生病等。

2.大學生退學對社會帶來以下負面影響。2016/17學年共有1,200名大學生退學,按資助大學學位每名學生每年成本20多萬元計算,每年浪費在8大退學學生身上的公帑約3億元,浪費社會資源。

其次,華人社會重視學歷,不少父母視大學生身份為光環,期望子女戴上四方帽,未必認同子女退學的選擇,可能因而影響家庭關係。此外,若學生未經深思熟慮,退學後未必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可能再次浪費時間。

不過,若大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經過深思熟慮才作出退學決定,忠於自己志趣也是勇敢的表現,亦可避免資源錯配。騰空出來的學位,可讓有心入讀的學生填補,如副學士及高級文憑學生。

此外,對於不適應大學生涯的學生而言,退學能紓緩學業帶來的壓力,避免悲劇發生。

事實上,學生揀選大學學科不過17、18歲,在這麼早的人生階段,不容易決定大學想讀什麼科目。

政府應檢視現行教育制度,協助學生及早在中學階段,發掘個人志趣。同時容許先工作,再升學的模式,讓部分人在社會找到志趣後,讀書時更有方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