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創+故事】保險App爭做獨角獸

2018-06-14
■張天天創業的初衷,是希望本港的保險行業能夠發展得更好。■張天天創業的初衷,是希望本港的保險行業能夠發展得更好。

獲8位數字天使融資 擁逾3000客戶

FinTech大熱,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InsurTech公司iBer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辦人張天天夥同三位前騰訊元老級員工,一起創辦保險手機應用程式,初期便獲得了8位數字的融資。作為曾經年入百萬的保險代理,張天天笑稱創業如同「從天堂落到地獄」,但根本沒有時間後悔,「投資人、會員、員工、業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裡。」他的目標是iBer能成為香港最大科技企業,在3至4年內成為獨角獸。■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圖:莫雪芝

張天天創業的初衷,是希望本港的保險行業能夠發展得更好,「有人做InsurTech,吸引大家關注,行業才能得到更多發展」。他頗為得意地表示,與合夥人確定一起創業,初步構建出公司藍圖後一個星期,就從天使投資人手中取得8位數的資金。他透露,當時挑選了背景各異的投資人,涉及法律、IT等,相信他們能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提供專業的諮詢。

比較產品資訊 助代理搵客

拿到充足的資金後,張天天就靜心思考公司的整體運作和Apps的功能,雖然去年6月就已註冊公司,但等到9月尾才正式推出Apps,至今為止有超過3,000個客戶。他介紹,這是一款供保險代理專門使用的付費Apps,每年年費6,000元,供代理比較各類產品、管理客戶信息等,更能從推送到社交平台的文章內,看到閱讀量、閱讀對象等信息,從而發掘潛在客戶。

本港的保險業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轉變的確不易。但他很欣慰,業內的許多從業者已經意識到保險科技的重要性。他們十分認可Apps的價值,相信只有盡快接觸,盡早熟悉這一範疇,才能緊抓時代的趨勢。一些初入行的用戶表示,真的可以通過Apps成功簽單,「這些資源可能要代理人長年累月才能積累起來」。

運營首月盈利 研再推新App

公司步入正軌的速度很快,張天天表示,運營第一個月就開始盈利,現金流方面很健康。近期正在考慮A輪融資,正與一些基金及企業磋商融資計劃,月內會確定融資對象,目前公司的估值約為1億港元,期望融資後估值可達至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他續指,有些接洽的企業來自內地,但即使取得內地資金,也只會專注本港保險業的發展。他還透露,本月末會再推出全新的醫療平台App,供保險代理了解醫療諮詢,進行相關預約。首階段會與本港醫療機構合作,未來也會逐漸與醫院溝通,並向公眾開放。

「公司如同BB,希望佢出人頭地」,早先已有美國投行主動接洽,希望指引公司在美股上市。但張天天認為,目前公司會專注於做好市場,上市是未來三年的計劃,「做成一家偉大的公司,需要有好的理念,賺錢只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他認為,香港的IT氛圍依舊太弱,不認為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會對整體環境帶來多大的改變,大概率還是考慮在美國上市。

苦中作樂 享受創業滿足感

看似創立iBer一帆風順,張天天卻是每日只睡五、六個小時,每日和新婚的妻子講幾句話就是最大的鼓勵了。採訪快結束時,他感歎,以前年入百萬,隨時都能飛去世界各地旅遊;現在固定出糧,每個月1.5萬元的人工,幾乎每日睡覺前都會思考「點解要做這間公司」,只有那一刻才能喘口氣,後悔一下「仲係做保險代理輕鬆點」。

但張天天依舊能「苦中作樂」,對他來說,創業帶來的滿足感和成長,不可替代。這一年多來,看事情的方式、思考的高度以及與人交流的狀態,都與以前有很大的差別,公司每邁出一步,都令他的人生獲益良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