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模擬試題

2018-06-21

資料一

亞洲國家長工時成風,卻未必換來相對經濟效益。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2012年調查,日本及韓國工時較長,打工仔每工作1小時產生GDP平均只有40.1美元及28.9美元;相反,挪威、美國及德國工時較短,卻分別為86.6美元、64.1美元及58.3美元,前者工時效率遠低於後者。

前日本麥肯錫資深合夥人山梨廣一曾提出「低等勤奮」概念,指出長工時往往是因為「想用時間展現責任感」,卻在進行低生產力工作。這種信奉「時間至上主義」的工作方式毫無效率,更甚會錯失體驗新事物、激發新想法的機會。

從工作心理學角度,專家K.Anders Ericsson亦表示:「人的工作專注力只可維持四五小時,之後工作表現便會由最高峰回落,員工可能會發白日夢、瀏覽社交網,損害生產力。」

資料二

香港早前舉行了一項別開生面的賽事:國際發呆比賽,最後由25歲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研究生葉凱銘奪得冠軍。

他說香港人生活緊張,壓力很大,經常覺得自己浪費時間,但他認為不是每分每秒都有事做就沒有浪費時間,即使做錯事,時間也沒有浪費,最重要是汲取到教訓。他呼籲港人應放輕鬆,以免影響精神健康。

他憶述,自己小時候本來是一個做事很慢的人,可以從旺角往大埔這麼長的車程也吃不完一個麵包,經常被家人責罵,因此長大後逐漸做事快起來,變為5分鐘可吃完一頓飯。不過經過公開試的洗練,他的心態又有所改變,認為自己應該慢下來。

他解釋,當年考試前可以一天困在自修室溫習10個小時,由朝到晚,令自己壓力極大,當應考自己本來很有信心之物理科的前一晚竟失眠,結果考試成績未如理想。

直至考上大學,讀書時不再如此緊張,最後反而成績不錯,令他體會到做事應放慢及放輕鬆。

想一想

1. 有人認為「慢活」是懶惰的表現,你有何看法?(6分)

2. 時興的「慢活」顯示新生代有什麼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會與上一代有何衝突?(6分)

參考答案

1.近年出現的「慢活」不是支持怠惰,叫人不事生產,只是推動張弛有度的生活哲學,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香港以長工時聞名,但勤勞未必代表有效率。根據資料一指出勤力工作與經濟增長沒有必然關係,其中一個原因,是人的體力及專注力有限,長時間工作有礙身心健康,長遠損害生產力。

2.新生代成長於物質較富裕的社會,對成功定義較闊;不似上一代多抱持「多勞多得」,追求累積財富,反而傾向平衡工作、人際關係及興趣,未必願意投放太多時間在工作上。由於父母一輩多是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下成長,子女的生活環境相對幸福和優越,那麼兩代人對事情的態度和價值觀會有分別。如資料二的葉凱銘提到,自小吃麵包吃得慢,亦會被家人認為是浪費時間而責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