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香港房屋協會成立於1948年,在今年剛好滿七十周年的時候,我留意到房協辦了幾項活動,第一項是舉辦中學生微電影創作比賽,探討「跨代共融」的議題。第二項是「房協惠民七十年」回顧展。第三項是「快樂社區」藝術壁畫攝影比賽。
第一項活動已經結束,同時選出得獎作品。第二項的回顧展除了展出房協的第一個出租屋h「上李屋」和反映當年居民生活水平的「租卡」之外,自然是房協這七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了,展覽到八月初才結束。第三項攝影比賽則在七月二十二日截止收件。
我上網看了微電影作品,頗有所感。想起小時候和母親在板間房的一些日子,空間是一張上下兩層的「碌架床」、一張小桌子和一張摺疊椅,廚房是多戶共用,母親在熟飯上蒸好鹹魚肉餅後,我坐在床邊,母親坐在摺疊椅上,兩人一邊聽茩鴗l粒收音機播出的粵曲,一邊吃飯的幸福時光。後來住的地方大了,但母親已然逝去,空留回憶。
我又想起最近讀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當祈禱落幕時》的一個場景,那是刑警在搜索疑犯的住所時,他的感覺是那房間透出的氣息是:「感覺不到他對將來的夢想和展望,反而嗅得出隨時都會迎接死亡的覺悟。食物也好,日用品也好,沒有任何備用品,甚至連冰箱都沒有。」那是「公寓又不是公寓,與遊民們搭建的藍色塑膠布小屋擁有共同哀傷的小空間。」(劉姿君譯文,獨步文化出版)
房屋要怎樣才能溫暖?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有家的感覺。家的感覺是什麼?就是住在裡面的人要能共融。
從中學生拍的微電影中,我覺得年輕人訴說的,就是年輕一代要有覺悟,這覺悟就是盡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