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家校融合多方協同「共振」 減掉孩子不應承受之「重」

2018-07-12
■7月6日,全國政協第六次雙周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新華社■7月6日,全國政協第六次雙周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新華社

近年來,中小學生減負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和普遍關注。6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雙周會,委員們從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優化教育資源供給、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規範校外培訓、加強家庭教育等方面建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會上強調,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是中國基礎教育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素質教育實施,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切。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以「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為議題,深入剖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的深層次原因,對於進一步開闊解決問題的思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

此前,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委員先後到北京、湖南、安徽等地調研,召開19場座談會,實地考察16所學校和培訓機構,與500多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研討。委員們表示,要充分認識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教育思想,在各級黨委領導下,政府主導,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綜合治理、疏堵結合,深化改革,精準施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嚴格治理培訓「黑機構」

委員們在調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教育培訓機構中,依法取得教育部門辦學許可的不到20%,經工商部門登記的教育諮詢企業60%,未辦理任何手續從事教育培訓的20%多,而校外託管機構因國家目前沒有相關法律對其主管部門、行為規範作出明確規定,均未辦相關手續,潛在的安全、食品、衛生、消防隱患問題令人擔憂。

對此,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認為應嚴加治理和規範。他提出,要治理無資質的「黑機構」,治理名實不符、打茖銗L旗號從事培訓業務的假冒機構,治理不遵循規律、家長學生對質量不滿的偽劣機構,治理有證無照、有照無證的不規範機構。要規範培訓機構的入門標準和程序,規範業務項目和收費標準,規範培訓內容和培訓用書,規範公開資質信息的內容和平台。

「要推進『兩隨機、一公開』事中事後監管,做好部門聯合執法工作,促進培訓機構強化辦學主體責任。要積極穩妥、從實際出發,該停的則停,該改的則改,該鼓勵支持的則鼓勵支持。同時,抓緊出台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細則,對有關條款作出明確具體規定,提高依法辦學和依法行政的科學化水平。」袁貴仁表示。

提高課堂質量 規範學校行為

「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公立學校也有責要負。近年來,部分公立學校與培訓機構在招生中相互勾連,其中最為詬病的就是所謂的『佔坑班』。」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提到了公立學校與培訓機構背後的利益鏈條問題。「『佔坑班』以『擇校』為目標,以『高收費』為依託,多以『奧數』為主要載體,把義務教育的免費性質變成高收費,『辦班人』牟取暴利。」俞敏洪認為,應形成長效治理機制,徹底切斷學校與培訓機構背後的利益鏈條。

學校教師不得參與校外培訓,或誘導學生參加培訓,或被培訓機構作為「名師」招攬生源。學校不得與培訓機構舉辦「佔坑班」及各種競賽活動,不得將培訓機構有關證書、獎項與入學掛u。這是委員們在調研過程中就已經形成的共識,公立學校不僅要規範自己的辦學行為,更要提高教師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為學生課外減負發揮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陳星鶯表示,從教育一線的情況來看,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較高,學生課外負擔就會比較輕。因此,她建議教育部門進一步規範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由研究考試轉變為研究教育教學,通過落實課程計劃、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規範作息時間等手段,全面提升課內質量,切實降低家長課外補習的需求。

統籌社會資源破「三點半」難題

在調研中,很多小學生的家長反映,之所以送孩子去培訓機構,是因為學校三點半就放學,放學時間太早,大人還沒有下班,沒有人能看護孩子,因此只能「一送了之」。全國政協委員張雪認為,解決好「三點半」難題,還是應由政府統籌,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按照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長自願、社會協同的思路,多措並舉、按需服務、破解難題。

「可以由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政府出資引入社會上的體育、藝術、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到學校組織中小學生開展課後活動;也可以是政府統籌少年宮、科技館等,將優質資源引進學校,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還可以由學校提供課後基本服務,以本校老師為主體,放學後繼續面向有需求的學生,組織開展素質教育的課程或活動」張雪說。

也有委員表示,要使「三點半」課後服務常態化長期化,還需建立成本分擔機制、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完善志願服務認定機制等長效機制,只有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符合家長實際需求,課後服務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深化改革是「減負」之本

「學生課業負擔重的頑疾要想根治,首先就是要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和分佈不均衡的問題,從源頭上解決抉擇校熱的問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評價方式也亟待糾正,應建立標準健全、目標分層、多級評價、多元參與、學段完整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還應持續推進課程改革,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委員們紛紛建言。

將高考改革的頂層設計落地落實也是委員們的共識。委員們認為,新高考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就是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招生制度,採取包括高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在內的多元錄取機制,變以往單一的「結果評價」為「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的評價體系。這是對「傳統高考」的重大突破,破除了「唯分數論」。

不斷深化高中課程和中考內容改革,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強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改變社會用人重畢業學校和學歷、輕本人實際素質和能力的政策偏差,糾正「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輿論誤導;加強家庭教育,引導家長培育良好家風,樹立正確成才觀,營造良好的教育社會生態......委員們說,儘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多方協同「共振」,家校融合共管,就一定會久久為功,收到治本之效,真正減掉孩子們不應承受之「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