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藝術基金應更多用於打造經典

2018-07-12
■馮遠征(左)在話劇《茶館》中的劇照。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馮遠征(左)在話劇《茶館》中的劇照。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我今年在北京兩會和全國兩會的提案都是關於藝術基金的使用,北京政協提案是關於北京市藝術基金的使用,全國政協提案是關於國家藝術基金的使用。目前都收到了相關部門對提案的回覆,回覆得非常及時。」雖然是今年新晉的全國政協委員和北京市政協委員,但馮遠征說自己的提案卻已經打磨很久。

馮遠征說,在提案立案之初,自己對於國家藝術基金的使用就已有很多關注。他指出,國家藝術基金要求項目一年之內必須完成,同時要求全年完成四十場演出,一個劇目,光排練就要兩個月,四十場還必須要在一年完成,只能是匆匆忙忙上馬,匆匆忙忙排練,匆匆忙忙演出,演出完了趕緊上交,這樣就很難出藝術精品。

「我覺得關於藝術基金使用可以形成提案,就利用去各地演出的機會做一些隨機調研。」他在調研中發現,有很多劇團在利用國家藝術基金「養活自己」而不是打造精品,「這是不對的」。他指出,國家藝術基金是為了打造國家級藝術精品,而且精品就一定要有生命力。「我不認為非要一年打造很多個精品出來,但是哪怕一年或者兩年打造出兩、三個像《茶館》這樣有生命力的精品,這才是藝術基金最初的主旨。」

馮遠征說,國家藝術基金扶持的項目除了要有意識形態的高度,還要有藝術上的高度,要有生命力,否則就是對國家藝術基金的浪費。對於瀕危的藝術形式,國家藝術基金可以全額扶持,但是對於話劇類、歌舞類的項目,就一定要打造精品,打造經典。

「《茶館》演了60年了,到現在開票都會一票難求,這才算是經典。」他亦舉例說,比如我們人藝的《司馬遷》,從2005年開始做,到2015年呈現在舞台上,到現在基本保持九成入座,可以稱之為精品,但不是經典,「必須經過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檢驗,還在演出,才能稱為經典」。

「不是大製作、豪華就是精品,經典必須要有藝術高度,有市場,我認為現在國家藝術基金的使用有一點點跑偏了,所以才會形成提案上交。」馮遠征說,他還會繼續觀察藝術基金的使用有沒有變化,如果還沒有達到效果,將會繼續就此遞交提案,「我了解到有些提案連續提了五年、十年才達成,我也會堅持。也希望就自己所在領域內多提一些建議,能讓北京市政府、讓國家重視。」

與此同時,在談及未來的政協履職時,他表示,自己會更關注文藝行業的良性發展,可能會就出台文藝行業相關的法律做更多調研,為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