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昨日紀】他的天空博大恢宏──劉登翰

2018-07-30

陶 然

劉登翰這個名字,早就聽說過,但真正見面,已是1982年6月,首屆台港文學學術研討會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的時候。我還記得,在那個夏夜,我和他繞着操場轉,瞎聊。我們話題最多的是有關詩人蔡其矯,因為我們都認識他,而且為他的坎坷人生不平。他還說,在我身上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學生的精神。具體是什麼精神,我聽聽就算了,也沒多問。他應該是理解蔡其矯的學者之一,有個時期,他有撰寫《蔡其矯評傳》的打算,也做了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我也曾經私下問過他,評傳如何了?但隨着他各方面的工作愈來愈忙,終至於沒有時間動手了。

雖然如此,他也給蔡其矯編了八卷本「蔡其矯詩歌回廊」,雖不是全集,但就當時已公開發表的作品而言,是比較完整的選本。他在後記中說:「在二十世紀中國新詩的歷史上,蔡其矯可能是對中國新詩藝術貢獻最多、而迄今尚未被充分認識的最重要的詩人之一。」

由於他在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界名聲愈來愈響,主編過《香港文學史》、《台灣文學史》等,被界內人公認為權威。但在當時,他似乎剛介入華文文學學術研究圈子,這些年來,他從內地文學評論與詩歌創作,越界到世界華文文學評論界,通過艱苦鑽研,不竭的努力,碩果纍纍,成為華文文學學術研究圈的一面旗幟。跟劉登翰非常熟了,有幾次,隨秦嶺雪去台灣,還一起去新加坡、馬來西亞,他也和我們在一起。台灣他更是常來常往,和台灣詩畫界尤其來往密切,為了撰寫評傳《色焰的盛宴--李錫奇的藝術和人生》,來往訪談數十次,穿梭閩台之間,這份熱誠,令人肅然起敬。2016年4月,這本評傳由台北印刻出版,我也參加新書發佈會,他當場題簽給我留念。

2012年2月,他和秦嶺雪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秦嶺雪、劉登翰雙人書法展」,我們在一起多天, 除了飽覽他們的書法造詣之外,也體味他自言的「以水化墨,以墨寫線,讓傳統繪畫的墨韻,在書法的線條上舞蹈」的韻味。同時也一起欣賞台北的燈節,更見證了他在台北友情的深廣。

我跟劉登翰的交往,着實不少。早在1993年11月,瘂弦率領一批台灣作者到福建尋根時,我們同遊武夷山九曲溪,一起坐竹筏。這25年前的往事,以他的交遊廣闊,可能不會記得了,但我有一張相片作證:筏子上,他和瘂弦、陳義芝、朱谷忠以及我一起。那時,我們是多麼年輕啊!如今歲月沉澱,雖然平時來往並不密切,卻在在凸顯了我們的友情。

那年,我們飛往廈門,就住在他家對面的酒店。有一晚,我們走訪他家,除了許多藏書之外,還參觀了他的墨象室,那是他日夕寫書法的寶地。看來,他的成就,除了天分之外,勤奮,恐怕也是必不可免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