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閒話陳家祠(上)

2018-08-07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廣東七十二縣陳氏族人出資共建的一座合族祠。 網上圖片■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廣東七十二縣陳氏族人出資共建的一座合族祠。 網上圖片

江 鄰

 珠水城中去,雲山廓外斜

 百年風水地,一宇冠南華

 璞塑藏神韻,精雕奪奇葩

 爭從誇絕藝,誰與念探花

 斗室驚幽夢,長風逐落霞

 因緣交匯處,文脈走天涯

 分合三千歲,相逢一碗茶

 向來耕讀第,何止是陳家

這是第三次去陳家祠了,每次都會不經意間發現一些東西,令我怦然心動。作為陳氏後裔,我對陳家祠的感覺,究竟是與一般遊客有些不一樣的。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廣東七十二縣陳氏族人出資共建的一座合族祠。陳姓是嶺南望族,為廣東第一大姓,素有「天下李,廣東陳」之說。陳家祠供奉的祖先牌位,就一度達到一萬兩千餘個。

由陳家祠的合族,我想到義門陳的分莊。義門陳始祖陳旺,南朝陳國皇室後裔,公元731年移駐江西德安,開枝散葉。陳氏以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歷經十五代不分家,高峰時多達三千九百餘人。義門陳創辦了史上最早的東佳書院,不少江南名士皆出其門。族人致仕,數代為相。所謂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一時盛況,舉世無兩。

公元884年,唐僖宗首旌「義門陳氏」,並題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珮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咸稱惟有義門陳。後又經數朝旌表,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朱熹等名儒亦大加褒揚,義門陳名盛天下。陳氏《家法三十三條》被宋朝奉為「齊家」典範。

人多了,勢就大了,難免引起皇家猜疑。公元1062年,宋仁宗在文彥博、包拯等重臣屢次奏請下,以「義播天下」為由,下旨義門陳分家。陳氏族人被迫分拆三百三十餘莊,遷往全國七十二個州郡。除江西九十三莊外,鄰近的湖北、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湖南分佈也比較集中。廣東偏隅南疆,也分了十五莊。

分拆遷徙的過程並未結束,還有二次、三次分徙。比如筆者所宗黔江老鸛窩陳氏,並不是由當年分莊時四川八莊之一分拆而來。據傳,我的某代祖先,育有十二子,分家時用一副家傳象牙象棋,將帥自留,其餘六對十二枚棋子(士仕,象相,車車,馬傌,砲炮,卒兵)抽籤,以此為信物,十二兄弟各執一枚分赴四處安家立業。黔江分支抽到的是紅「仕」。

一分再分,一遷再遷,有道是:一門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義門陳氏繁衍至今,人口已達四千萬,差不多佔了陳姓總人數的一半。因德安唐時隸屬江州,故有「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

然而,廣東陳氏族人廣佈,並不都出自義門陳,甚至主體不一定是義門陳。蓋因陳姓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天下陳氏出穎川」,這是一個更加久遠的故事。

穎川陳氏的起源,比義門陳氏更早,可以追溯到秦國滅齊之時。當時,齊國王族子孫紛紛隱姓埋名以求自保,其中一支名田軫,遷入周代陳國故地穎川,恢復陳姓,改名陳軫,為穎川陳氏始祖。漢末魏晉時期,穎川陳氏傳至陳寔一代,在盛行門閥制度的大背景下脫穎而出,成為名門望族,世代傳襲,人才輩出。

穎川陳氏從穎川走向全國各地,其中較大的兩支,分赴閩南和江浙一帶。迄今陳姓在福建、江蘇、浙江都是第一大姓。建都南京的南朝陳國,創立者陳霸先便是陳寔後裔。義門陳始祖陳旺的祖上,亦是陳國皇族。所以,穎川陳與義門陳同出一宗,義門陳是穎川陳最大的分支。

廣東陳姓源流,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潮汕地區,以穎川陳為主,多從閩南遷來;二是珠三角地區,北宋義門陳分莊時遷來;三是粵北粵西地區,隨南宋末代皇朝遷徙而來,屬客家陳姓,穎川陳、義門陳皆有;四是水上陳姓蜑民,源於陳友諒兵敗後,餘部和家人為明王朝所驅迫。陳友諒屬義門陳湖北四十三莊的一支,故陳姓蜑民應以義門陳為主。除了這四支主流,還有一些是歷朝歷代零星遷入,或由當地人因種種原因改姓而來。

正是由於來源甚廣,嶺南地區陳氏祠堂雖多,但通常不分穎川堂、義門堂。並且,廣東一帶還有一個習俗,陳姓與胡姓同堂祭祖。這是將兩姓的共同祖先追溯到了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舜的後裔胡公滿被列為十二諸侯之一,封於陳地。胡公滿後裔少數以胡為姓,多數則以國為姓,是為陳氏。

聚廣東諸縣陳氏,合建一祠,此事籌謀已久。1888年4月,終於有了實質進展,48位族中鄉紳名流制定了建祠章程,聯名邀請各地族人到省城商討建祠大事。由於當時廣州城內已難以覓到合適地方,陳氏族人在西郊購得一片種植茨菰的水塘建祠,請了嶺南頭牌建築師黎巨川擔綱設計並親自監工。

建祠工程並不順利。水塘的土質條件需要特別做基礎,主體建築的每根柱子下都打了2.4丈長的木樁。資金問題,加上對建築質量的苛刻要求,影響了工程進度。斷斷續續四五年,只建成供奉祖先牌位的後院,主殿聚賢堂尚未完工。直到1892年出現轉機,建祠發起人之一陳伯陶在殿試中被欽點探花。陳氏族人大受鼓舞,認為這是建祠的風水顯靈,借此發起新一輪籌資活動,確保了工程需要。兩年後,陳家祠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