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大灣區建設宜以「前研後製」定位

2018-08-23

楊孫西

香港科研實力強勁,加上廣東省內蓬勃的產業鏈和製造業基地,兩地可以用好這種「前研後製」的優勢,共同攜手推進大灣區的科創產業發展。香港可以擁有的獨特優勢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中大有作為,應積極參與國家發展大局,助力經濟轉型並獲得難以估量的紅利。

8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次會議,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任組長,再次重申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大灣區建設的「三個親自」。一年來,在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中央相關部委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取得良好進展。

領導小組確定了中央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會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創新和科技方面合作。據報道,在這方面的第一個成果是中科院將會在香港成立一個院屬研究機構,安排中科院轄下兩個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北京的自動化研究所,兩個重要的科研機構落戶香港科學園,配合香港醫療科技創新平台、人工智慧和機械人的創新平台。

減低對外依賴提高發展質量

應該看到,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國家正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地深化結構性改革,以減低對外依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並進一步推進跨區域合作機制,擴大市場開放。特別是當今世界激烈競爭的新技術和產品,例如無人駕駛飛機及語音識別系統,務求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另外一些傳統行業,亦須積極投入研究開發,以新技術、新設計提升產品質素。

綜觀世界著名灣區,首先是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引領者,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研究機構和人才。日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表示,香港有多達40多位兩院院士,多間世界級名校,以此科研實力,加上廣東省內蓬勃的產業鏈和製造業基地,兩地可以用好這種「前研後製」的優勢,共同攜手推進大灣區的科創產業發展。因此,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中,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應積極參與國家發展大局,助力經濟轉型並獲得難以估量的紅利。

推進公私合營完善產權保護

國家發改委對今年發展和改革工作進行具體部署時,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提出要「創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尤其提到,聯動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三項改革。經濟學者建議,大灣區建設應充分發揮市場分配資源的作用,可考慮參照「PPP」模式,即公共私營合作制模式實現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顯而易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是在創新驅動下,帶動粵港澳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鏈高端集聚;實現重大基礎設施互相聯通、生產要素流動加速、人才跨界創業,具體包括產業生態、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商旅服務四方面。

業界人士認為,在大灣區主要城市協同發展、資源有效連結的條件下,首要是完善大灣區三地產權制度,才能互利共贏。香港應以內地國企混改為契機,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引進外部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後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從而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提升香港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力。

公共服務合作可進一步細化

日前,中央公佈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定於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辦法》有關規定,在內地居住並符合資格的港澳台居民可以申請領取居住證。持證者可在內地的居住地依法享有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及9項便利,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可以申請居住證,今後無論是買房、買車、看醫生、開戶口、買保險以至子女上學,都可享受到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眾所周知,服務業一向是香港經濟強項,將可成為受惠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投資帶動貿易、產業發展,特別是在金融與專業服務方面,香港可充分發揮所長。專家建議,本港與大灣區中各城市的公共服務合作應進一步細化,尋找切入點,可考慮在大灣區選定合適的幾個地區,向當地人民政府租地或借地,按照香港模式,自行建設、管理公屋屋h、港青公寓、養老院、中小學、公立醫院、商場等,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實現更深層次的合作。毋庸諱言,「一國兩制」是充滿創造力的方針,共同完善大灣區建設的制度創新,讓兩地民眾分享到國家強大的榮光和責任,才是「一國兩制」取得更大成功的根本保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