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香港青年應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家

2018-08-23

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日前召開首次工作會議,提出數項惠及港澳居民在大灣區的新安排,而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讓符合條件的港澳台居民可於今年9月1日起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港澳台居民內地居住證,方便他們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等。此外,在8月初時,國務院公佈取消「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制度,方便港澳同胞到內地工作。

此前,國家科技部及財政部已鼓勵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透過競爭擇優方式承擔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藝術基金亦開放項目予在內地工作和學習的香港藝術工作者申報項目,這兩項新政策向香港理工科技人才和藝術專才回內地發展提供動力和誘因。

上星期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對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方向作出定位,確定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成三方面成果,包括中科院因應香港需要,安排轄下的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落戶香港科學園,在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的創新平台上合作;同時,國家科技部也將與香港簽署科技合作安排;此外,另一喜訊是中央同意在本港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以培育和留住人才,並肯定他們的科研貢獻。

領導小組也積極研究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發展的措施,為港澳同胞在內地衣食住行生活消費模式提供便利,這包括香港同胞期盼的大幅度減低粵港澳城市之間手機漫遊費用;簡化香港同胞在大灣區內銀行開戶的繁複手續;容許香港的電子錢包在大灣區使用。此外,日後香港同胞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總站購買內地段車票,將降低相關手續費。

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九個城市和港澳兩個特區,應像家人般相互扶持。在各項新措施下,香港同胞更有望到大灣區開拓新事業或事業的第二春。大灣區的大船駛穩了,產業定位的方向舵把好了,香港青年更應乘大灣區的東風,把握新時代機遇,以國家為根,事業為基,並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家,裝備自己,迎接美好的未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