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侍奉鬼佬的海客

2018-08-28
■中國海客面對西洋景的震撼,這書寫來甚有趣。 作者提供■中國海客面對西洋景的震撼,這書寫來甚有趣。 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一八七七年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小雨初霽,清廷首任駐英大使郭嵩燾帶蚋衝雁張德彝,在倫敦街頭遇見兩位洋人,其一目光陰沉,態度卻還和氣;另一微笑頷首,一臉祥和。二人徑與張德彝攀談。郭大使他們頗感詫異,張譯員不過是他的從員,他們為何不向他搭話?

通話之後,張德彝才向郭大使說,那「目光陰沉」的叫福爾摩斯,是大名鼎鼎的大偵探;那「一臉祥和」的叫華生,是個「走方郎中」,是福爾摩斯的好友。在交談下,郭大使對福爾摩斯的觀察入微,推論出兩人的身份大為折服,道:

「英人觀人為事細密如此,頗合於古人所謂的『月暈而風、礎潤而雨』、見微知著之意,且推理精妙,非通《易》者不能領會其奧意,此所謂智者也。」

福爾摩斯卻不以為然,只說這是:「運用了一整套科學方法。這套方法非常重要,無堅不摧,無遠弗屆,鄙國昌盛,所賴殊多。」

以上這段倫敦街頭逸事,見於吳以義一部小書《海客述奇:中國人眼中的維多利亞科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4月),稍為熟識史事者,當指為謬。因為,福爾摩斯和華生,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所杜撰;一八八七年,第一部福爾摩斯《血字的研究》才面世,一八九零年出版《四簽名》,這位大偵探才名聲大震。吳以義寫來煞有其事,將兩名頭頂辮子的中國人,堪稱大鄉里的清廷使者開一玩笑。這見於《海客述客》的〈引子〉。直到文後,吳以義才揭盅:「聰明的讀者早已看出,上面的對話其實是本書作者的杜撰。」

這「杜撰」十分有趣,由此而引出本書的主題。一八三七年,十八歲的英女王維多利亞登基,國運興盛,稱霸世界,維多利亞獨佔六十四年,而十九世紀簡直就是維多利亞的世紀,科學發達。一班「海客」除上述兩位外,還有斌椿、志剛、李圭、劉錫洪,和在香港出發外遊的王韜,通過他們的眼睛和記錄文字,縷述出英倫的萬獸園、天文台、皇家學會、化學、郵電局、大英博物館的建設和輝煌,對這些「中國異客」是如何的震撼好奇,面對這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的現代科學,他們的心境究竟如何,本書都有分述、分析。吳以義指他們「在一八七零年前後看見的科學,是一棵已經生長了兩百多年的盤根錯節的大樹。他們首先注意到的,是枝葉茂盛花果奇異;他們很難,或許根本沒有可能去了解這棵參天大樹當年是怎樣由一小顆樹籽萌發,破土而出,怎樣生長枝幹,怎樣沐浴春雨,怎樣抵禦風寒。」要深究,這就要一顆科學的腦袋。

〈引言〉引出福爾摩斯,意義深遠,凡事要追根究柢,去發掘真理,找出其理其據,那才能「破案」。晚清那些「離開父母之邦,去侍奉鬼佬們」(本書第一節篇名)的「海客」,不僅獵奇,還詳加記錄,對未來的中國,當起重大的啟示和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