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民記倡增資源助少族生學中文

2018-10-01
■報告建議,當局應為學校提供指引。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報告建議,當局應為學校提供指引。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本港少數族裔想要融入社會,掌握中文是一項關鍵元素。民建聯最新調查發現,絕大部分非華語(Non-Chinese-Speaking)學生認同學習中文有助融入本地生活,惟當中逾六成人表示學習過程存在困難,主要源於身邊缺乏理想學習環境。調查建議政府應檢視對相關學校的支援,資助志願機構設立廉價補習班,並宜為非華語學生設立「中文第二語言課程」及相應公開考試,多方面提供協助。

民建聯本年6月至8月以問卷方式街訪349位少數族裔中小學生,超過九成人認同學習中文對於學業、事業及融入社會是很是重要。不過,有六成學生直言學習中文比較困難,最多學生認為困難在於「沒有懂中文的朋友可以交流」,其次為「日常生活缺乏練習機會」和「聽唔明中文」。

近半學生課堂外不用廣東話

調查並發現,超過七成受訪學生父母完全不懂書寫或閱讀中文,另有近三成學生父母不懂說廣東話。

此外,近半學生直言甚少以至從不在課堂以外場合使用廣東話與人交談,亦甚少接觸中文書、廣東話歌、普通話歌或電影等中文資訊。

至於有關學校支援方面,調查指出只有不足四成學生表示學校在課堂內有額外支援,包括設立「抽離班」、使用調適版的課本與教材;惟調查同時清楚指出,獲額外支援的學生,學習中文的困難度是有明顯下降,說明有關支援對學習中文十分重要。

來自菲律賓的城大學生Katrina能說一口流利廣東話,然而閱讀及書寫中文對她來說非常困難。

她指中小學的課程銜接尤其重要,對提升學生的中文程度有莫大幫助。

參與少數族裔工作多年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香港非華語學生總數不斷增加,政府有必要盡快設立「中國第二語言課程」,將其定義為內容較淺易並適合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與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脫u,並配合專屬的公開考試,以提升學生的中文能力及課程的實用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