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公營房屋主導解港人居住難題

2018-10-11

曾淵滄 博士

特首林鄭月娥宣讀了她的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份施政報告相對於過去歷任特首在房屋政策上,出現了相當大的革命性改變。

一向以來,從港英時代到回歸後,香港的公共房屋,包括公屋與居屋,比例長期維持在相等於總體房屋50%的水平。這一次,林鄭月娥提出將來政府的土地供應中公共房屋佔70%而私人房屋佔30%,這是徹底改變香港房地產市場生態的做法。

政府所提供的土地,也包括將來的填海造地,棕地的徵用......甚至,林鄭月娥還提出一個全新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讓私人地產商也加入為市民提供公共房屋的土地。很明顯的,將來香港公共房屋所佔的比例會比私人住宅多,多數人會住在他們買得起、供得起的房屋,這的確是革命性的改變。行政會議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在施政報告公佈後發表意見,認為這是一份歷史性的施政報告,因為一反過往回歸以來歷屆政府那種左顧右盼、小修小補的心態所寫出的政策報告。

把公共房屋當成主要房屋供應的概念源自新加坡,新加坡85%的房屋是公共房屋,是政府津貼的公共房屋,是絕大部分新加坡人買得起的房屋。因此,新加坡自住房屋業主的比例世界最高,人人是業主,也享受到房屋增值的好處。今日香港人人想買樓,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屋長遠而言會增值。

過去,香港反對派反對一切土地開發政策,他們經常以反對開發土地建豪宅為理由來反對開發土地。將來,新開發的土地以興建公共房屋為主,反對派再繼續反對就無法取得廣大市民的共鳴。將來,70%的政府土地及部分私人土地將有70%的公共房屋,滿足香港人置業安居的需求,反對派如果再繼續愚蠢地反對,是自絕於市民。

過去,歷屆政府,包括回歸前的港英政府及回歸後的特區政府都不敢把公共房屋當成香港房屋的主要供應,其中一個理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怕受影響。將來,私人住宅的土地供應少了,政府賣地收入會不會也少了?如果少了,將來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是不是該開源節流?如何開源?開徵消費稅?是的,新加坡政府每年的賣地收入非常少,因此新加坡有消費稅。或者香港要努力鼓勵擁有大量農地的地產商通過補地價將農地變成住宅用地,補地價的收入也許會成為賣地收入減少的補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