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人文情懷滿重陽

2018-10-16
■重陽節登高。 作者提供■重陽節登高。 作者提供

馬 佳

今年10月17日是農曆九九重陽節。「重陽」也叫「重九」,《易經》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古人認為:兩陽相重代表吉祥。先秦之前的《呂氏春秋.季秋紀》便有「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是月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的記載,足見當時已在喜慶豐收的重陽日祭饗天帝、拜祭祖先、感恩蒼天和先祖了。

古人認為菊花高潔、清雅,是「四君子」之一,有保健養生功能,稱其「延壽客」。古代道士也以尋求「仙藥」延年益壽為己任。所以到漢代,重陽節習俗大大豐富了。《西京雜記》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重陽節被賦予養生敬老、助力長壽的使命。傳說東漢有個身懷仙術的道士費長房,對一弟子說:「你家有災,九月九日要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化險為夷。」弟子照辦,果然躲過一場災難。這事雖屬迷信,卻旁證了重陽節的淵源。

我國傳統節日充滿濃濃的人文情懷,重陽節尤其如此。自古形成的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祈福的民間習俗,也逐漸演變成思念親人、孝敬長輩的吉日。大詩人屈原《遠遊》裡云「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說明重陽風俗已由民間走進宮廷。三國時代魏文帝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也揭示了重陽節的來歷。

詩人們從來就是社會活動積極參與者,更不會缺席重陽節。詩言志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縮影。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與重陽節最有淵源。他特愛重陽時盛放的菊花,寫過許多優美的菊花詩,以至後人一提起重陽和菊花,就會想到他。他於重陽日賦就的「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即興篇,揮灑出濃濃的人文情懷。

王維和孟浩然是一對摯友,也是唐代文壇傑出代表,更是力挺重陽節的「桂冠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世代傳誦;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也成千古絕唱。這些詩句,生動演繹了重陽日「倍思親」的骨肉深情,充滿了深深的人文精神,所以膾炙人口、流芳百世!

詩仙李白年輕時在一個重陽日,寫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詩句,58歲那年重陽節李白重登巫山,寫下「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的詩句,可見重陽節給他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詩聖杜甫年輕時曾有「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的詠唱,晚年雖然貧病交加,重陽登高的興致卻不改當年。唐代宗大曆二年(767)重陽節,55歲的杜甫在四川夔州登高望遠,寫下《九日五首》,其一云:「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獨在異鄉的詩人雖然身處窘境,重陽日還要興沖沖抱病登台、把酒臨風,欣賞金秋美景。詩人熱愛生活、思念親人之情,躍然紙上。

重陽節最能激發人們熱愛生活、敬老尊老的嚮往。才氣橫溢的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26歲那年重陽節,他在南昌雅集時寫下名篇《滕王閣序》,其中「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句,激發出強烈的敬老愛老意識,字字是對長輩由衷的鼓勵和祝福。劉禹錫某年重陽日正遭貶謫,爬山時卻不乏捨身報國、耿介高潔的氣節,其《九日登高》云:「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雖遭遇不測,卻不改初心。邊塞詩人岑參戎馬倥岸]不忘重陽登高,其《行軍九日思長安》曰:「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身處邊疆戰地,卻想到菊花盛開的國都,厭戰思家、嚮往和平的家國情懷呼之欲出。再讀劇作家關漢卿《沉醉東風·重九》詞:「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離愁別恨中一代才子,滿腔都是人文情懷啊!

當然,蕭瑟秋風的重陽日,也會觸動人們心中的「軟肋」。南朝詩人江總,先在長安為官,後辭官南歸揚州,途中正逢重陽,他寫下《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一詩:「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對故鄉和親人的懷念激盪身心,於是當機立斷歸隱田園。北宋詩人潘大臨家境貧寒,某年重陽前他想寫首詩,忽然風雨大作,隨口吟出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竟猝然離世。好友謝無逸悼念他,續寫道:「滿城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憶潘郎。」讀來令人心碎!女詞人李清照更是得重陽三昧,她的《醉花陰》裡「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讀來更令人「銷魂」!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現代人的重陽情懷比古賢更勝一籌了!1929年10月,離開紅軍領導崗位的毛澤東身患瘧疾,被抬到福建上杭養病,重陽期間傳來紅四軍殲滅閩西軍閥的戰報,此時菊花正開,毛澤東撐荅f體寫下《采桑子.重陽》一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雖然個人身處逆境,通篇卻是革命家寬廣無私的樂觀情懷!

幾十年來台灣同胞思鄉之作屢見報端,反響強烈。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病重時恰逢重陽日,他寫下著名的《望大陸》:「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全詩直抒胸臆,深沉表達了懷念故鄉親人、期待葉落歸根、盼望華夏統一的愛國情結和畢生夙願,讀來令人扼腕!去年重陽節,我目睹一隊台灣老兵來河南嵩山遊覽,他們手舉的團旗上印荂u中秋雖好情難道,重九登高恨別離」十四個紅色大字,遊子登高懷古的濃濃鄉愁歷歷在目,看來令人心動!

如今重陽日已成為中國老人節,敬老愛老的人文精神得到大幅昇華。各地重陽節登高、詠詩、敬老活動熱火朝天,重陽文化節、九九賽詩會、敬老活動周等等林林總總,凸顯社會各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重陽節變得更加溫馨和諧了,正如一幅楹聯所寫:「今非昔比賞秋暢飲菊花酒,尊老愛幼登高歡度重九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