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拓展土地實現願景 下一代看到希望

2018-10-25

林雄申 港區福建省政協常委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兼新界西分會會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為提供大規模土地儲備提出可持續方案,足見其決心和魄力。

近年香港在發展遇到不少「瓶頸」,例如市民住房壓力、創科發展缺乏空間、教育設施和醫療設施供應不足等等情況,歸根到底,都是缺乏土地。

林鄭月娥指出,土地供應不足,不單導致房屋供應短缺,同時也影響市民的生活質素,從幼兒中心到安老設施,從基本的教育醫療服務到消閒的休憩空間和文娛康樂設施,從維持傳統行業優勢到推動新經濟產業,都會受到限制。可見,可持續的、充足的土地供應,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創新科研、教育醫療、提升競爭力各方面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需要有長遠的策略眼光。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在諮詢公眾意見後總結,香港土地問題「刻不容緩」、「未雨綢繆」、「多管齊下」。「明日大嶼願景」的提出,建議在東大嶼興建人工島,預計可提供約40萬個單位,讓大約110萬人居住。可以預見,人工島毗鄰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世界的重要平台,亦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形成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其發展潛力巨大,更有望打造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明日大嶼願景」,除了能夠建立大規模土地儲備,以應付長遠房屋供應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大量經濟增長因素。在這片人工島上,可以有知名學府、先進的醫療配置、舒適的公園和海濱步道、文化藝術館等,商業方面可以有寫字樓、創科中心、研發基地,全方位地提升香港競爭力。這片天地,是香港未來發展、下一代成長生活的美好願景與希望。

任何土地方案都必定會有爭議,填海亦可能會對生態環境、政府財政造成壓力。然而,增加土地供應才能滿足不同市民的住屋需要,並為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的討論提供穩固基礎,減少政策改動對個別階層及群體的影響。若不增加土地供應,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根本於事無補。

造地需時,面對急速變化的國際環境,若香港再停滯不前,很容易就會錯失發展良機。相信只要有關部門做好周詳的研究和估算,在今後的政策推行、落實過程中,周全準備及針對性解說工作,可以進一步消除疑慮,凝聚共識。期望社會各界攜手,以前瞻性的目光,超越政治爭拗,讓下一代看見希望、抓到機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