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緣聚香江 中聯辦員工之窗】水遠山長識粵音

2018-12-03
■香港把雲吞麵稱為「蓉」,原來典出白居易《長恨歌》。 網上圖片■香港把雲吞麵稱為「蓉」,原來典出白居易《長恨歌》。 網上圖片

法律部 李晶

近半年的粵語培訓課程,始於「介紹自己」,終於「論香港民生」。這正巧與我的收穫不謀而合,那就是令自己不斷融入香港社會,不斷消弭「過客心態」,真正做到王志民主任所要求的「傾埋一齊」、「同心同行」、更多了解香港市民的所思所想。從個人角度,我還有一個深切的感觸:粵語是中華文明的一塊瑰寶,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與獨特的文化價值,值得我們善加珍惜。

在學習粵語中品味古典音韻

陳毅元帥有詩云:「千載唐音聽粵腔」。語言學家早已研究論證,粵語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大量特徵,所以我們在用粵語朗誦唐詩宋詞時,會有更加契合聲律之感。於我而言,學習過程中最初的「攔路虎」就是閉口韻尾(-m)和入聲字(-t, -p, -k)這些普通話沒有的發音。正如一首唐詩中所調侃的那樣,「呼十卻為石,喚針將作真。忽然雲雨至,總道是天因。」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個人的學習方法就是利用好古典詩詞所體現的音韻規律,舉一反三地學習粵語發音。比如,李白有一首《菩薩蠻》,前兩句是「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從「織」的粵語發音「zik1」,可以自然地推導出「碧」的粵語發音「bik1」。又比如,在舊體詩詞寫作常用的「平水韻」中,「針」屬於「十四鹽」,這個韻部都以-m結尾;「真」屬於「十一真」,這個韻部都以-n結尾。由此分辨「針」與「真」的粵語發音就有所依照了。

在學習粵語中感受嶺南文化

粵語和普通話中存在不少詞彙差異,比如,粵語把「冰箱」叫做「雪櫃」,把「空調」叫做「冷氣」,把「U盤」叫做「手指」,等等。這些詞彙只能依靠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輸入」,隨時隨地進行積累。在這個方面,不少熱心的香港朋友給了我相當大的幫助,也讓我更加熟悉和了解「中西交織」的香港特色文化。一方面,「貼士」「巴士」「燕梳」「奄列」等等無處不在的外來詞彙,記載茩毓傅雂菄熒仵彄史,也展示出國際化城市的風範。另一方面,「食死貓」「執死雞」「打蛇餅」「燉冬菇」等生動有趣的俗語俚語,充滿「精靈盞鬼」的市井氣息。我很愛吃本地特色小食─雲吞麵,某次偶然在街頭小店注意到,店家將不同分量的雲吞麵稱為「大蓉」「中蓉」「細蓉」,但不明所以。回來翻查《香港粵語大詞典》方知,「蓉」典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芙蓉如面柳如眉」,十分貼切精妙,足以體現嶺南文化中始終貫穿的中國情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聯辦原主任姜恩柱曾把香港比作一本「深奧的書」,對我們中聯辦員工而言,粵語培訓正為大家讀懂這本書提供了一紙索引、一扇窗口。培訓雖已結束,但粵語學習「永遠在路上」,融入香港、理解香港「永遠在路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