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BB醫生」探長者 播下「義工種子」

2018-12-03
註冊社工李冠翹(左二)成立組織「BB醫生」,帶領6個月大至6歲的小朋友探訪院舍和長者中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註冊社工李冠翹(左二)成立組織「BB醫生」,帶領6個月大至6歲的小朋友探訪院舍和長者中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社會福利署實況劇集《義想天開》,透過改編不同義工的真實經歷,向公眾推廣做義工。其中一名主人翁、「BB醫生」創辦人李冠翹,8年前與當時1歲多的長女往護養院探望太公,目睹嚴肅和脾氣暴躁的太公,竟因為看見外曾孫而變得溫柔,由此發現小朋友的天真爛漫可為別人帶來喜悅,啟發他與同為註冊社工的太太成立「BB醫生」,專門帶6個月至6歲大的小朋友到院舍、長者中心進行探訪。

李冠翹說,以前不少人做義工只為取得證書,後來入行成為註冊社工,更發現同業「好似打份工」,並非以服務使用者為本,因此希望能透過「BB醫生」的義工服務,讓6歲以下兒童能夠從小便關心社會,播下義工服務的種子。

幫「老友」打開心扉

另一故事主角、的士司機何佐坤及公務員陳秀雲,十多年前加入社區服務導遊隊,為弱勢社群如體弱或有特殊需要而無法出遊的人士安排本地遊,帶領他們認識和接觸社區,每次計劃行程均花兩個多月籌備,包括考慮路線能否配合對象需要,並與義工進行適當訓練和配對,「例如有輪椅人士隨團,要睇有無足夠無障礙設施;若有失明人士,義工需學失明人士領導技巧。」

何佐坤表示,他在擔任的士司機時,有機會到訪不同地方,希望可與人分享,因此加入義工導遊行列。

他提到,最難忘是帶二十多名輪椅人士到下白泥觀賞日落,需要尋找能讓輪椅進入的茶樓,到場才發現舊式茶樓入口設有兩級樓梯,結果要即場「執生」,借來木板當作臨時斜台,才能讓輪椅進入。

他們坦言義務導遊工作別具意義,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友記,沒有義工帶領便不敢單獨出門,但參加旅程後變得開朗,「旅途上義工會跟他們談天,讓他們打開心扉,之後個人開心好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志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