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唐伯虎與王陽明的一段交集

2019-02-09
■王陽明雕像。 作者提供■王陽明雕像。 作者提供

■ 韓鳳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王陽明與唐伯虎同為明朝江南才子,前者余姚籍,後者蘇州籍,同年赴京會試,且年齡、出身、家境等都極為相似,可其人生道路卻大相逕庭。王陽明是中國十大思想家之一,創造了心學,為傑出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相比而言,唐伯虎僅是著名畫家、文學家。

唐伯虎與王陽明有一段特殊的交集,那就是明弘治十二年的科考舞弊案。這個案件是唐伯虎和王陽明人生中的重要經歷。因之,唐伯虎被罷官為吏,自此終日詩酒,漫遊名山大川,以賣畫為生;因之,王陽明本有希望獲得第一名終不能獲,後不斷落第,終至被貶悟道。

其實,唐伯虎的文藝觀與王陽明的心學具有精神上的相通,他們都把人的主體放在首要地位,但又顯示出價值取向上的不同,唐伯虎張狂任性、恃才傲物,王陽明經略四方,省察克治。原因就在於王陽明有一顆純淨而堅貞的心,而唐伯虎「心已死」,不理吏務,縱情山水。

明弘治十二年的會試科考前,唐伯虎是南直隸鄉試的解元。兩年多前,蘇州舉人朱希周參加會試、殿試,一舉奪魁,成為狀元。朱希周不是解元僅為舉人,卻中了狀元;而唐伯虎身為解元,自然更驕傲了。

後來,唐伯虎與前科舉人徐經及好友都穆等人赴京會試,結伴而行。徐經、都穆在弘治八年中舉,都穆在鄉試前曾在無錫華昶家中做過家教,如今華昶在京城做了官。到北京城後,唐伯虎、徐經和都穆三人住在一家客棧。

拿破侖曾說,有才能的人比沒有才能的更有危險,不可避免變成被嫉妒的對象。當時唐伯虎正處春風得意之間,蘇州府老秀才徐廷瑞把身為蘇州城中第一朵花的女兒嫁給他。在京待考期間,徐經把唐伯虎引薦給四年前他鄉試時的主考官、現任禮部侍郎程敏政。程敏政曾當過朝弘治皇帝的老師;人們傳言,他就是此次會試的主考官。

身為徽州府人的程敏政,也與唐伯虎、徐經和都穆屬江南同鄉。唐伯虎拿出自己的詩集,請程敏政作序。他看後十分賞識,欣然答應。唐伯虎留下五O銀子,算作潤筆費,程敏政也不謙讓。之後,唐伯虎得意洋洋,經常舉杯自誇是「當魁名士」,言下之意本次會元、狀元非他莫屬。於是,此消息在北京城中不脛而走,舉子們對他羨慕、嫉妒、恨。

徐經是江陰鹽商子弟,家底殷實。他開動歪腦筋,用五百O銀子買通程敏政的家僕程福,搞到了會試考題。這考題很冷僻,徐經學識不夠,一頭霧水。在客棧裡,徐經問唐伯虎、都穆:「有講道於西,與程子相望而興者,是何人?」唐伯虎、都穆二人想了半晌,答:「可能是北宋的張載吧,抑或是楊時。」徐經又問:「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者,是誰?」唐伯虎答:「朱子就是朱熹,老就是老子。自稱是朱熹私淑弟子者,天下多的是呢!」

都穆這個人,寡言,卻非常有心,深知徐經家富,他是程敏政的座上賓,不會無緣無故問這些。於是,都穆就偷查了古書《退齋記》,得知「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者」,指的是元朝理學家許衡。唐伯虎雖天資聰穎,卻在這些蛛絲馬跡上疏忽了。

會試考場上,有唐伯虎、徐經、都穆等等舉子,還有一位重量級舉子王陽明。果然,會考主考官就是禮部侍郎程敏政與大學士李東陽,試題是程敏政擬的,李東陽附正。考題中真有「有講道於西,與程子相望而興者」和「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考題大意是:對於前賢的師學源淵,有人說張載思想有伯夷精神,楊時理論有柳下惠痕跡,陸九淵心學似禪學,許衡道學出於老子道教。探究這些,我們為了什麼呢?請論述。

程敏政以為出了難題,能考出人才,他廣徵博引,其實考的就是「志」和「仁」。不論老子、孟子、伯夷、柳下惠,還是程頤、朱熹、張載、楊時、許衡,他們探究的都是志氣和仁義,這是儒家思想的中心。

這道題夠難,只有了解這些典故和主考官的用意,才能寫好。舉子們大多不通曉,無從下筆。徐經看後,暗嘆五百O銀子花得值。唐伯虎、都穆一看考題,立刻明白徐經所問之源。唐伯虎有些後悔,自己沒翻古書,而都穆卻暗自高興起來。

考場上的王陽明,博學、慎思,很快寫就一篇《志士仁人》:所謂「志士」,是為探索如何成為遵循倫理道德的典範;所謂「仁人」,乃使自己具備上天賦予的所有品德而使心智和身體光明磊落。「志士」和「仁人」,以「心」為重,以「身」為輕。瞻前顧後、徘徊不前、苟且偷生的人,怎麼能跟他們相比?逃避、袒護、隱逸、躲藏,覬覦於不死的人,怎麼能跟他們相似?那些無志的人應羞愧,那些不仁的人當反思。

王陽明答題立意高遠,主考官程敏政看後擊掌稱快,禁不住對李東陽和同僚讚道:「只有南直隸的唐伯虎,才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來。」試卷姓名是密封的,程敏政並不知這篇文章出自王陽明之手。

正因程敏政心裡沒鬼,才敢這樣評說。但萬萬沒想到,他的話引起北京城內風言風語。妒忌唐伯虎的舉子們,都說他打通了關節,預先得到了考題,而且這考題就是程敏政洩露的。這消息讓華昶聽到後,便私下裡問都穆。都穆曾在華昶家裡做過家教,也有些嫉妒唐伯虎,便將當初徐經所問之事,一五一十向華昶說了。第二天,華昶在朝堂彈劾程敏政洩露試題。

很快,程敏政、徐經、唐伯虎三人被錦衣衛逮捕。主考官李東陽拆開程敏政稱讚的那本卷子,竟不是唐伯虎所作,證明程敏政並沒作弊,華昶有誣告嫌疑,但徐經是怎麼預知試題的呢?弘治帝命錦衣衛細細審理,錦衣衛嚴刑拷打,徐經、唐伯虎全都招供,交代了來龍去脈。

聖旨下,程敏政洩題查無實據,其家僕確係給徐經出賣過考題,因其失職勒令致仕;徐經革除功名,永不錄用;唐伯虎雖未作弊,但贈程敏政潤筆費,有變相賄賂嫌疑,取消功名,不得為官,授以浙江小吏;華昶所言不實,調離北京,改任南京太僕寺主簿。

這次會試,王陽明和都穆都中了進士。因受科考舞弊案影響,李東陽等考官怎麼也不敢把--傳是唐伯虎、實為王陽明的考卷評為第一。唐伯虎妄自尊大,能引起好友都穆嫉妒,表明從心底裡漠視了人家;唐伯虎沒能化解嫉妒,說明他身上多的是聰明才智,少了一種低姿態的美德涵養。而王陽明雖然很堅定,也很安分,但他的狀元夢卻因唐伯虎的高調引發不可控而失之交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