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殘疾女孩李小花一把剪刀剪出美好生活,就連美國、香港諸多網友也向她私人訂製剪紙作品。見到記者時,她堅強地表示,「命運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這是李小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不願接受異樣眼光的李小花,用一雙巧手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她自信地對記者說:「不管是手還是腳腿殘疾了,心裡永遠不要殘疾,堅強一些,你就能創造奇跡。」
李小花告訴記者:「我是寧夏同心縣人,出生在農村一個普通的家庭,在家裡排行最小,上面有三個哥哥和三個姐姐,我一歲的時候因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殘疾。」李小花家裡本來就很貧困,她的媽媽靠給別人手工做衣服來維持家裡生活,其父親是一個樸實的農民。「當時,哥哥和姐姐們還在上學,為了給我看病,父親把家裡唯一值錢的兩隻羊和一點糧食賣了,就這樣我在醫院住了四十天,每天扎針喝中藥。」到最後錢花完了,還是沒有把她醫治好,「媽媽只好哭着把我背回了家,媽媽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很少看見她哭,但是為了我,她四處求醫,不知哭了多少回,上了多少次當,我不但沒能好轉,家裡還欠了很多外債,母親就沒白天沒黑夜地給別人做衣服還賬。」 最小的三姐就承擔起照顧李小花的責任,「有時候姐姐忙,我就在地下爬,媽媽就會打三姐,讓姐姐背着我不讓我爬着走,為了我,三姐挨了很多媽媽的打罵!」
受祖母啟發學剪紙
六歲的時候同齡的孩子都已經上學了,李小花卻還在姐姐的背上,「媽媽就找人幫我做了一副枴杖,讓我學着走路,有時候我偷懶不拄枴杖媽媽就會揍我,就這樣我慢慢的學會了拄着枴杖走路。」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學校離家較遠,步行四五十分鐘的路程,對於李小花來說拄着雙拐去上學,真的是太難了,所以那段時間她哥哥就騎着自行車送她上學,「不過因為坐自行車,我的腿用不上力,腳老被絞進自行車的車轆裡,到現在我的腳上還留有好幾處傷痕。」 初中畢業後,由於哥哥姐姐相繼結婚,李小花無奈之下離開了校園,只能在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分擔家裡的負擔,那個時候家裡開了裁縫店,李小花就幫家裡做事,「縫衣服我都會,減輕了媽媽很多的壓力。」
後來,再有壓力,李小花就想起偷偷哭泣的母親,變壓力為動力,因為自身條件原因,她要努力去做,「小的時候,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嬉鬧玩耍,所以,那時的我只能在床上坐着,看奶奶剪紙,剪窗花、剪小人,奶奶剪的各種圖案好看極了,也是從那時候起,我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縣裡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來了解剪紙藝術,唯獨李小花的剪紙受到了校長的認可,隨即校長邀請她去給孩子們上剪紙課。考慮到殘疾孩子學東西特別專注,也不易受外界影響,李小花決定試一試,從此便成為了一名剪紙老師,免費給孩子們教剪紙,圓了她當老師的夢想。只要用心,剪紙也能剪出世界的精彩。
人像剪紙維妙維肖
在見到李小花時,這位淳樸中藏着靈秀,稚拙中蘊涵着聰穎的殘疾姑娘,飛舞着手中的剪刀,創作着精美的藝術作品,她向記者表示,「現在我主要以剪人物肖像為主,別人也能剪,但是我的肖像剪紙完全和照片是一樣的, 我每個月剪紙收入都有兩三千,我想帶動更多的殘疾人來學剪紙,我現在有固定的學員每天來學習剪紙,希望更多的殘疾人來學習剪紙獲得一技之長,雖然我們身體殘疾,但我們也不是社會的包袱,家庭的包袱,有些人看殘疾人的時候是用異樣的眼光,他們覺得殘疾人什麼用都沒有,是包袱,我們自己可千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包袱,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有用的,無論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如果你不去努力,不去做,在別人眼中你就是廢人,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容易,既然選擇活着就要勇敢地往前走。■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