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歇後語」雖是中國語文的一種語言模式,但香港教育當局從未將之納入中小學的中文課程內;就算是耳熟能詳的「成語」-一種語言中簡短有力的固定詞組,也從沒提供清晰定義,致令大部分人都以為「成語」就是「四字詞」,二字的如矛盾、無賴、掣肘,三字的如耳邊風、潑冷水、下馬威,或四字以上的如飽暖思淫欲、行行出狀元、放長線釣大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都不算「成語」,情況既可笑又可憫。如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相信大部分香港人對「歇後語」的概念也只僅限於網絡興後從資訊分享或電視台一兩輯搞笑粵語節目而有所聞。由於以上資訊只流於表面,不是正統的學習,人們只感受到「歇後語」得意有趣的一面,就別無他了,於是乎錯誤滿天飛,原句誤傳最為普遍,如:老公撥扇-悽涼,誤把「撥」作「潑水」的「潑」;老婆擔遮-陰公/蔭功,誤把「陰功」作「陰公」或泰國香料「冬蔭功」的「蔭功」。就連「歇後語」也有五花八門的誤寫,如:「揭後語」、「竭後語」、「褐後語」、「偈後語」和「謁後語」;讀音「hit3」則多不離因近形而誤讀成的「揭/kit3」,這一切一切的亂象教人怎去把粵語好好保育和傳承呢?
查「歇後語」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像有人出了「謎面」,後半部就像要人猜「謎底」。只要稍給點時間(稍「歇」),人們應可循謎面得到了線索,從而把謎底「揭」示。「歇後語」是一種語言藝術,參透其中,讀者可感受到廣東人舊時的生活文化,且對粵俗的形成有一定的理解。由前半部的線索探得答案所用的手法叫「正向思維」(Forward Thinking),如欲知「歇後語」是如何煉成的就得用「逆向思維」(Backward Thinking)這種與傳統背道而馳的思考方式,亦即由後半部逐步前移,直至顯露出謎面為止。
「悽」,同「淒」,與「妻」諧音,以「妻」代換「悽」便成了「悽涼」。舊時沒有風扇,更遑論空調,要有涼快的感覺就只得拿起扇子扇涼,人們就想到當夫家撥扇,妻子不就是有涼快的感覺嗎?就是這樣,以下的一個歇後語就此形成:
老公撥扇-悽涼
對「陰功」一詞,「陰」與「蔭」、「功」與「公」諧音,因而人們以「蔭公」代換了「陰功」。「蔭」作動詞時有遮蔽的意思。要遮蔽就得拿傘,廣東人叫「擔遮」。舊時的女人,出嫁從夫,出行如遇上太陽高掛,又沒下人隨行,多會為夫君打傘,盡表對夫關愛之情,這不就是老婆擔着遮來為老公遮蔭嗎?就是這樣,以下另一個歇後語就此形成:
老婆擔遮-陰功
接近上述思路的,還有以下一個:
老公荷包-膚淺(夫錢)
話說回來,不同地域對同一個狀態會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同一個歇後語的謎底,會有不同版本的謎面。比方,「悽涼」除有悲苦之意,還可以用來形容環境孤寂、冷清,所以北方人就有以下一個道出孤清環境的歇後語:
江邊水鴨-悽涼
當然從不同謎底出發也可到達相同的謎面,如:
水上扒龍船-岸上有人見(人在做,天在看)
水上扒龍船-岸上夾死仔(小童因岸上圍觀的人太多而被夾死)
面對一些慘情,如:一家五口的唯一經濟支柱遇上工業意外,父親再不能上班,子女們被迫輟學;又如:一輛接載員工往機場上班的巴士途中失控,導致數十人傷亡,數分鐘內造成了十多個破碎家庭,人們會用「悽涼」和「陰功」來表達一己惋惜和哀痛之情。「悽涼」的意思具體,「陰功」則予人一種神秘詭異的感覺。
從字面看,「陰」指一些暗中操作,「功」指功德,合起來就是暗中做的好事。沒錯,「陰功」就是有這個意思。又有指這個「陰」指陰間,「陰功」就是指人在陽間所作的德行,死後到陰間地府會跟你算的功過。據說,算有功德者會很快輪迴做人,否則要留在地獄好一段時間受着各式各樣的苦。「功」與「德」通常連用,因而「陰功」亦稱「陰德」。「騭」,讀「物質」的「質」,本義為公馬;作動詞時解「安定」。與「陰」連用時的「陰騭」則在意思上與「陰功」和「陰德」沒多大分別。綜合而言,大家應怎也看不出「陰功」與「悽涼」有何關係,那就有待筆者在緊接下來的一篇交代好了。
對於一些窮一生努力也未能進身達官貴人的讀書人,有人會用以下的一堆涉及前因後果、前世今生的話語來撫慰一下他們失落的心靈: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命」是先天的;「運」雖是後天的,但與先天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要通過人為去改變有相當難度;「風水」指的是房屋或墳地的方位,一種能決定吉凶禍福的元素,這個都不一定是人能所控制的。為此,人可以做的就只有「積陰德、待回報;讀好書、候機遇」了。
中國人傳統內斂,多認為:
有麝自然香,毋須東風揚
所以那些「真正」的大慈善家,做了好事、捐了大款,多不留名,完全體現了「陰德」當中「陰」的理念。西方人對此則有另一套思維,好像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就承諾死後把其畢生財富全數捐予名下慈善基金會,其目的是欲借一己的巨大影響力,向世人宣示: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