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文山字水樂春風】武功高強司馬懿 九門提督楊德祖

2019-03-06

早前在看某電視台播放的一套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劇集。起初,覺得它的橋段頗具創意,但看了幾集......不再看下去了。

此劇開始時,講東漢末年,獻帝劉協病重,臨終前與皇后伏壽密謀,命國丈伏完去尋回劉協一個自小流落在外的孿生弟弟(劇中稱劉平),秘密入宮,李代桃僵,取代劉協為帝,力求擺脫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之局面。

歷史上確有皇后伏壽與父合謀,欲誅曹操之事,惜事敗反被曹操所害。而此劇之杜撰也頗有意思,部分亦符史實,值得一看。

可惜,演劉平的演員毫無表情,什麼也不慍不火。最慘的是寫他因自幼寄居在京兆尹司馬防之鄉間老家,與其次子司馬懿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故當劉平入了宮,司馬懿竟佈置人馬,動用全家族之力去準備營救搶人。

司馬懿確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但行事謹言慎行,絕不會魯莽行事,更不知他竟是一位武功高強之俠士。曹操一向知道他聰明,又有才華,多次想收為己用,而司馬懿則多次迴避,最後才勉強順從。

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但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是不甘為臣下的人,心存顧忌,只要一覺有威脅就殺他。所以,司馬懿蟄伏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之下,極力掩藏。到晚年時機成熟,才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奪取曹魏政權,可見其忍耐力之強,絕非衝動魯莽之人。

劇情講到,有人要對司馬懿查探,假獻帝竟扮成太監就可午夜出宮。他夜行千里,快勝高鐵,轉瞬去到司馬懿的家,突然出現在他房間內,卻沒驚動他的家人。更難忍受的是兩個唇紅齒白、面如冠玉的俊男,四目交投,默默無語......然後,司馬懿幽幽地說:「你還是先回去吧。」那麼我不再看下去了。

此劇另一重要人物,就是楊修。楊修也頗有才學,亦受曹操器重,授丞相府主簿之官,《世說新語》言︰「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此官之俸祿,比當時已負盛名之「建安七子」還要高呢。

但劇中卻將他塑造成武功高強,更官至「九門提督」之類,手擁雄兵,受各方拉攏,也屬過分,雖然其父祖輩的確是四代為太尉。

在香港初中中國語文教科書,常有一課《楊修之死》,乃節錄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

此篇交代了曹操為何要殺楊修,但教授此篇就依中文科的要求,探究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文章結構,而非講歷史。

在作者巧妙的筆下,以「倒敘」方式,把結局的部分先寫,再按事情發展,逐一鋪寫出來。其中包括了七件事,把曹操與楊修由關係惡化,變成憎惡,再起殺機,最後有藉口就殺之。層層推演,愈演愈烈。

七件事,最先講的,是「雞肋事件」,先倒敘寫及楊修之死的結果,故事開始,講曹操在斜谷駐軍已經很久,想進兵,又被馬超堅守着;想退兵回去,又怕被蜀國恥笑。心裡猶豫不決,剛巧庖官送上雞湯,曹操見碗裡有些雞肋,心中有些感慨。

正當他沉吟自語時,夏侯惇入帳,請問今夜是什麼口令,便隨口答曰:「雞肋、雞肋」,夏侯惇遂傳令下去。但當行軍主簿的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叫隨行的士兵收拾行裝,準備回程。

有人把這些情況報告夏侯惇,夏侯惇十分驚訝,於是問楊修何解要收拾行裝?楊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時慌亂。」

夏侯惇還大讚說︰「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巡寨時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

操大驚,急召惇問其故。惇回答說主簿楊修,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楊修出去斬,將首級掛於轅門外。

跟着,羅貫中以「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來將其他六事補敘出來,包括:「闊門事件」、「一合酥事件」、「夢中殺人事件」、「吳質事件」、「鄴門事件」,到「答教事件」時,曹操已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已有殺修之心了。

今借「惑亂軍心」之罪,堂而皇之地殺他。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