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粵語講呢啲】傻豬豬.乖乖豬.慘慘豬.叻叻豬.嬲嬲豬

2019-03-26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舊時有所謂「天生天養」,這可理解成生命由天賜,既然「天」可讓他「生」出來,理應「天」不會不「養」他(讓他活下)罷;意即毋須投放太多或特定資源,也會自然成長。當然這種情況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子女眾多(平均四、五個屬等閒),要令各人有三餐溫飽也確實不易,哪來時間、金錢和心神去栽培子女呢?時至今天,子女為各家庭帶來了重大的變化。據統計,每個家庭平均生育低於一個,且不少是中等家庭,因而至少有二至三個大人(包括工人)全天候侍候,試問在這種環境下,這群稀有人口能不被視為「金菠蘿」(「蘿」讀「蘿4-1」)呢?就連與BB和小孩溝通也有一套獨特的語言--以「疊詞」居多,且把BB和小孩塑造成既可愛又受人疼愛的小豬,如:「傻豬/傻豬豬」(樣子傻兮兮)、「乖豬/乖乖豬」(懂事、聽話)、「慘豬/慘慘豬」(模樣可憐,意近「陰功豬」)、「叻豬/叻叻豬」(聰明機靈、反應敏捷)、「嬲豬/嬲嬲豬」(面露不悅之色)等。

現時「嬲豬/嬲嬲豬」會被用作不悅的代詞。要注意的是「嬲豬/嬲嬲豬」當然是指當事人對某人或事心感不快,但在程度上不至於極度不滿或會與此人「反晒面」(從此關係破裂)。

漸漸地,上述那套語言擴展至不同的層面。

示例1:2018年世界盃,最「慘豬/慘慘豬」要算日本了;16強由領先兩球到被逼和2:2,且在最後被絕殺。

示例2:老公,呢兩日我發覺你左眼眼尾多咗兩條幼紋,「慘豬/慘慘豬」囉,梗係捱得好辛苦嘞!

示例3:BB,我一時唔覺意眼尾望到隔籬車卡個靚女咋,唔好「嬲豬/嬲嬲豬」喇,以後都唔會㗎嘞!

示例4:每逢情人節,輝仔都會買花送畀啲女同事。喺呢件事上,婷婷唔係幾「Like」(高興)。原來連續兩年婷婷都係最後收花嗰個,仲有收嘅玫瑰花嘅花冧都比其他女同事收嘅細,唔怪得婷婷「嬲豬/嬲嬲豬」嘅!

一提到某人聰明、能幹,廣東人不期然會豎起大拇指,並叫他做「叻仔」。「叻」這個字,不是造字,而是新加坡的馬來語「石叻」的音譯,所以舊時有人叫新加坡做「叻埠」。「叻」,本讀「lik1(匿)」,通過音變讀成「lek1」。「叻」人的悟性比常人高,亦即在領「略(loek6)」方面着着領先。「略」通過音變讀成「lek1」,在音義的共同配合下,「叻」的本字可能就是「略」。

一提到不高興、憤怒,廣東人會用一個由兩男一女組成的「嬲」字來形容之。一女配一男屬正常;若然一女穿插於兩男之間,人們就會說「得個嬲字」,意即這種複雜關係最終也會燃起不可收拾的惱火,當然這是事有湊巧而已。「嬲」字的本義是戲弄或糾纏,並無不悅和惱怒之意。此字其實是個借字,本字應為「惱」(nou5),通過音變成了「嬲」(「nau1」)。讀時,不少人n、l不分,於是把「嬲」讀成 「lau1」,更成了主流。粵語在定音上一向較寬鬆,人們就容許「lau1」這個應被視為「懶音」的讀音了。

舊時說人不悅,會說他/她「嬲爆爆」。不少人望文生義,以為「爆」一定是指火爆,怒火中燒時的一種情緒激動的表現。其實,「嬲爆爆」演化自書面語中的「惱巴巴」,是形容十分惱怒的一個疊詞。「嬲爆爆」一詞今天仍有很多人用,但「嬲嬲豬」就更為普遍。

婷婷:輝仔,點解我發嬲嗰陣,你叫我「嬲嬲豬」,唔會叫「嬲嬲牛」、「嬲嬲雞」嘅?

輝仔:你嬲嗰陣會點㗎?

婷婷:咪好似而家咁,嘟長條嘴囉?

輝仔:玩「selfie」(自拍)睇下似乜?

婷婷:咪似自己囉!

輝仔:嘟到成隻豬嘴咁呀,你明喇!

根據上述的對話,人在「嘟嘴」(「嘟」的方言讀音是「奪6-1」)時形態像豬嘴,所以這也可理解為「嬲嬲豬」的形成過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