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潤碑和諛墓

2019-03-16

■ 吳翼民

一年一度清明雨,總是像人的眼淚般灑個不停,這就提醒茪H們,天也哭了,是念茬u去的親人呢,該給親人去掃墓了。這是新年過後民間最大的一個節日,懷念先我們而去的親人的節日呢。於是通往郊區公墓的道路上擁擠荓K集的車流和人流,還有就是鮮花流。現今掃墓祭奠先人越來越趨向理智、趨向文明了。

但,傳統的掃墓風俗仍存在,不因時勢變遷而變化。

最普遍的一大祭奠習俗就是焚燒紙錠和冥鈔。許多人家提前買了錫箔紙,折了一摞一摞的「銀錠」,算是清明掃墓時焚化給親人的錢財。看茪]像啊,銀光閃閃的,在火苗的吞捲下化為烏有,墓前留下一沓玄玄的黃褐色的灰燼;還有香燭繚繞下供奉的果品、菜餚以及其它的物事。我就看到有人在墳前焚化了紙折的麻將牌和所謂的出國護照。也許墓主是個「麻將迷」、也許墓主生前嚮往茈X國出境遊或移民他國,生前願未了,且讓其死後遂了心願吧。

這年月,清明掃墓時的各種行當居然也沒有絕跡,譬如潤碑和諛墓。

從前,甚或古代就有了這些行當,那時潤碑和諛墓是連在一起的,並且屬於文人的副業。那會兒的人生前要圖虛名,圖虛名多半也為了實利,功名和利祿是密切攸關的,那麼死後也沒撇罷了虛名,於是就在墓碑和墓誌銘上做做文章了。那墓誌銘可是名副其實的文章呢,大抵會請有名望的文人捉筆的。考諸歷史,最早也最有名的墓誌銘捉筆高手當推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文公昌黎先生啦。昌黎先生是當時文壇領袖,名公巨卿死後無不以請他寫墓誌銘為榮,「一字之價,輦金如山」,昌黎公倒也樂此不疲賺取豐厚的潤筆,在寫墓誌銘時難免會應客戶之需多整些溢美之詞。他的潤筆因碑而得,可以稱之為潤碑;他的銘文為抬高潤格而溢美,那就不客氣是諛墓了。韓文公是開了潤碑和諛墓的先河的。我非但不想給古代大文豪臉上抹黑,還得為他記功,--倘無韓文公首倡,中國何來以墓誌銘為載體的源遠流長的殯葬文化?

墓誌銘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寶庫,我曾建議某名人公墓開闢一個墓誌銘陳列館,主要陳列本公墓各位名人的墓碑上的墓誌銘,兼及歷史上留存下的優秀墓誌銘。如是,這個名人公墓的文化範兒就非同尋常了,雖不能與以雕塑取勝而琳琅滿目的俄羅斯新聖女公墓等相提並論,也堪稱別具一格、韻味獨到。

現如今,潤碑和諛墓的行當是遠不能與舊時相比的,我曾在給親人掃墓時遇到過。所謂的潤碑就是代客在墓碑上潤色。且說公墓裡成千上萬的墓碑經了風吹日曬、雨淋雪濡,上面的字難免要銷蝕要褪色,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年清明上墳的時候用顏色描上一描,俗稱潤碑。那年清明上墳,我是自己帶了紅漆和黑漆及毛筆來給親人的墓碑潤碑的,這時眼前飄來一布幡,上書:「代客潤碑」四字,倒也顯得風雅。執幡的是位鄉間老人,見我自行潤碑,就開言:「如今自己潤碑的也不多見了,我是電話預約為客戶潤碑的呢。潤過碑,還要拍個照寄給客戶。」這是幾年前的事了,還沒有微信之類,倘換了現在,經微信照片一發,立竿見影。那老者繼續往下說:「其實最好是小輩自己為長輩的墳潤個碑,表示一年一度來此掃過墓呢。」我聽後就接茈L的話茬說:「這麼說,你是代人盡孝嘍?」老者含蓄一笑,挪步離去,那「代客潤碑」的布幡悠然飄過。

現如今的諛墓我也遇到過呢,當然也遠不能與舊時精緻的文字相比較嘍,準確說是「唱墓」,當你在掃墓祭祀的時候,諛墓者趨前來了,就拉起了聲調在你面前唱,唱這墓風水好啦,是龍脈之地啦,墓主非富即貴啦,墓主的後輩不是董事長就是總經理啦,或者不是市長就是省長啦......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掃墓者掏腰包。見其唱罷賴茪ㄙ眹哄A我也只能掏錢打發了之。這般諛墓實在討厭,等而下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