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①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②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① 宿昔:昨夜。
② 雙鯉魚:指信函,古時以刻成魚的形狀的兩塊木板,將書信夾在裡面。
【賞析】
古代交通和通訊極不發達,一旦離家在外,不論是由於求學、仕宦或是從軍,都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回家,並且很難保持音信相通。這段時間可能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而他們的妻子,將陷入長久的思念和期待之中,於是她們就有了一個稱呼-思婦。
這首詩就是採用了思婦的口吻。全詩一共二十句,可以分為三節。前八句是第一節,從思念人在遠方的丈夫寫起,思念而不得相見,便於夢中相見,可夢終究要醒來,醒來仍然要面對彼此天各一方,不知何時才能團聚的現實。
前八句連貫而下,既讓人感到思婦的思念不可阻斷,又讓人感到不論思婦做什麼,其結局必然是指向不得相見的痛苦。
中間「枯桑」四句是第二節,與別人家對比,別人家夫妻團聚,恩恩愛愛,此一家冷冷清清,此一人孤孤單單。連枯桑、海水都能感知氣候的嚴寒,思婦又豈能感受不到獨處空房的孤獨冷清呢?
最後八句為第三節,寫遠方的丈夫終於請人捎回書信,書信中寫了什麼呢?「加餐食」是叮囑妻子保重身體,「長相憶」是表達對妻子的思念。語言平實的書信,對於長久以來品味着淒清孤苦的思婦來說,無比溫暖。
書籍簡介︰本書由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先生編著,甄別、挑選最適合大眾閱讀的古詩共263首,加以註釋和賞析。閱讀這些優美的古詩,能體會詩人們的萬種情懷,也對整個中國古代詩歌有一個最直觀的認知。■商務印書局
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