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學語習文】天上發過熱 落地被人嫌

2019-03-20
■遇不到天文學家這個伯樂,曾在天上發光發熱的隕石也只能是醜石。 資料圖片■遇不到天文學家這個伯樂,曾在天上發光發熱的隕石也只能是醜石。 資料圖片

在課堂上,《醜石》一文已講過幾次,每次都覺得很有意思。這篇文章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除了被出版社選為初中課文外,也是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60篇朗讀材料的作品。至於作者賈平凹,通常認識的是他在小說方面的成就,例如《廢都》、《浮躁》等,散文則普遍較少接觸。《醜石》的行文用詞北方味較濃,正好給南方人感受一下陝西文人的西北味。

本文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先寫「醜石」的無用。它不能用來建房子、洗石磨、刻字雕花、浣紗捶布。作者稍為安慰地想出了一兩項好處-儲水給小雞喝和給小孩爬上去看月亮,但卻又令作者?破了膝蓋。奶奶和小孩們都想把它搬走,而作者也認為它是「醜得不能再醜」。但是有一天,一位天文學家發現了「醜石」,原來這是一塊隕石,是「了不起的東西」,曾經「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

這很快令人想到《韓非子》中「和氏璧」的故事。楚人卞和發現了一塊璞玉,並兩度獻給楚王,但玉匠卻兩次皆斷定是普通石頭,致使卞和受欺君之罪而被斬去雙腳。最後到楚文王時,這塊頑石才被發現是珍貴的寶玉。「醜石」的遭遇比「和氏璧」更不堪,因為後者始終有卞和欣賞它,但「醜石」從天上掉下來後,「在污土裡,荒草裡,一躺就是幾百年了。」而且一直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賞識。如果不是最終給天文學家發現,它可能一直都被人嫌棄,一直都以「醜石」作為它的身份。

「醜石」的「無用」也令人想起《莊子.逍遙遊》中的「樗樹」。惠施說此樹的樹幹巨大臃腫,無法用繩墨取直;小枝又彎曲不合規矩,不能當木工的材料,工匠不會看上它。因此「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但莊子卻認為此樹正所以「無所可用」,因此不受匠人的斬伐,「物無害者」。可以種在什麼也沒有的鄉村或廣闊無邊的曠野,人們可自由自在地倚在樹邊休息和睡覺。樹因其「無用」而能保天年。

「醜石」的遭遇既非如「和氏璧」那樣有卞和這一堅定的賞識者;也非「樗樹」因其「無用」而成就其得享天年「之用」。「醜石」雖因世人的無知而受到奚落與詛咒,但最終得到它的伯樂-天文學家的賞識,其際遇又與前二者不同。

世人庸俗,其「用」也只是俗人之用。「醜石」之用在於更高層次,此是俗人所不能企及的。但「醜石」因不能為俗所用,而被視為「無用」,只能默默無聞。奶奶就問天文學家,既然「醜石」這麼珍貴,為何什麼用處也沒有?天文學家回答:「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台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正說明了「大用」不為「小用」,而被視為「無用」的境遇。

「醜石」是幸運的,因它最終得到天文學家的賞識。但幸運不是常有的,如果天文學家一直沒有出現,「醜石」也只能一直被俗人嫌棄下去。作者其實是以物喻人。作者不滿「醜石」「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但「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那麼,如果「醜石」是人,他應該默默忍受世人的誤解,等待有一天幸運的到來,還是積極地告訴世人他的不平凡,以求為世所用呢?現實是「幸運」、「天文學家」、「伯樂」不常有的,這種等待不切實際。

那麼積極向世人宣示自己的不平凡以求用又如何?這也是不可行的。世人因其庸俗、層次低,只求低層次的「用」,你再如何宣示,俗人也不能理解,也不能用。「醜石」的出路大概有二,消極的態度是默默地忍受下去,當一個大隱之士,直到永遠;否則就只能開創自己的事業,走屬於自己的路。

■陳仁啟 作者介紹︰任教中學中文科接近20年。香港大學教育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