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學生共同參與穗港青少年探究營。 伯裘書院供圖
教育局今學年起將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計劃」痡`化,每校可獲得15萬元經常津貼及專業支援,截至今年3月,已有600多所香港中小學及特殊校申領津貼。受訪香港校長指,推動姊妹校交流現時仍面對一些挑戰與局限,認為教育局可提高津貼運用的彈性,兩地學校亦應因應教育制度的差異做好協調工作,提升交流成效。
翁祐中學校長紀思輝指,財政支持是推動學生交流的關鍵之一,過往學生到訪順德多有賴當地的翁祐姊妹校招待「包吃包住」,現時則可利用教育局的津貼支付各項所需開支,讓交流更順暢。
不過他亦提到,姊妹校津貼應用範圍「彈性較低」,包括只限於內地使用、不能補貼內地夥伴的學生到港參與活動等,「若兩地學校想要一起組隊去外國比賽,更不能動用這筆錢,只能從其他資金裡面撥款。」他認為,若津貼的使用方式可以更靈活,可以減少行政安排的阻礙,進一步促進與大灣區學校的交流。
雙向互動交流尚未成熟
伯裘書院校長黃鰝F則提到,現時香港師生到內地姊妹校確是很方便,但如要安排內地學生到港,在申辦證件上似較為繁複,未完全做好雙向互動交流。他續指,兩地學校的教育制度及學校假期不一樣,舉辦交流活動時需要花較長時間協調,「每年最多舉辦三四次聯校活動,否則就會影響雙方的日常運作。」
黃鰝F又認為,姊妹校交流的「質」往往比「量」重要,他坦言,該校的內地姊妹校夥伴數目不少,但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因為校長更替或其他原因,個別學校結盟後也不一定常有聯繫,過多對『姊妹』可能讓學校難以兼顧。」■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